"封建"一词何来?

如题所述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1],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周室鉴于当时诸侯之众而又各据要津,后世必为共主之患,乃著兴灭国,继绝世之名义,封建诸侯,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来的氏族部落建立国家, 势力始自上达下,周天子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周朝的封建规模正式完成。传说中圣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周朝时期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封建制度”开始破坏。春秋战国,大国兼并小国,多以其国境置县,封建制度逐渐式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封建制度”,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军阀割据政权,大多数情况下,要领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如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之国王马殷,尽管于907年建国,仍旧于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后唐册封为“楚王”。

封建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柳翼谋认为,由封建制而入郡县制,“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1]。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国政府体系统一治理的完全大一统社会,可说是社会进化(包括产业、商业、科技、交通、军事、行政、思想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社会变为大一统社会,世袭贵族和全民阶级制度被取消,代之以官僚选拔和行政制度,确立了广大人民之间的平等原则;而基层民间自治机制,仍得以延续发展;在中央则采用君主集权制,直至民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2
【词语】封建
  【读音】fēng jiàn
  【解释1】大立。
  〖出典〗《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毛传:“封,大也。” 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解释2】[the system of enfeoffment] 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出典〗《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其他〗①《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秦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汉自景帝平七国之乱后,虽行封王侯建邦国之制,但集权于中央。
  ②《史记·三王世家》:“昔五帝异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司马贞 索隐:“谓王与列侯。”
  ③唐·柳宗元 《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 、舜 、禹 、汤 、文 、武而莫能去之。”
  ④宋·陆游 《元日读〈易〉》诗:“孟轲才能道封建, 孙子已不言鸿荒。”
  ⑤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并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废封建而置郡县,黜儒术而任名法。”
  【解释3】[feudalism] 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例句〗①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风起潮涌的自由战激励他们驱逐地主,打倒封建遗毒的偶像。”
  ②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在封建和私有制的社会里,这个美德的发展受到限制。”
  【解释4】[feudal] 喻思想保守、泥古、不开放。
  〖例句〗草明《乘风破浪》:“他寻思我没有解放,我说他的思想才没有解放呢,还是那个封建脑瓜!”
编辑本段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封建这个字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史家基于法律的论点,认为它主要强调划分土地所有权。目前一般将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做为对比。
  争议
  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中国不曾有过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或者说中国的封建制仅限于周朝甚至西周时期(请参见分封制)。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如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都算是封建社会时期。而中国从战国时期开始,也历经过很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中除了强调土地划分拥有权之外,通常也有上对下,很明显的阶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定性
  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中的关键生产资料掌握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或封建领主)手中,故而能够形成“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民”的阶级关系。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独有的封建思想
  封建社会中往往存在相当明显的阶级制度,如中国的宗法制,西欧的教主-国王-领主-爵士制,形成金字塔式的统治架构,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也是如此完善的,通常领主的爵士不会再对国王效忠,也因此有了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然而这种统治结构能够长期维持下来的基础,就是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通常由以“君上大权”为骨架,融入一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汇集而成的思想。这些思想中也含有少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比如中国的“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的变化
  在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就是对其生产关系的破坏,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都是旨在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改变整个封建制度)的阶级斗争。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关系——雇用劳动力。
  最早的资本主义诞生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的意大利,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区。
  代表资本主义的自然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为核心的商品经济。由于生产的目的由单一满足转变为向社会提供产品,从而决定了生产关系将有别于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开始解体,农民与手工业者开始丧失生产资料,成为无产阶级,再由工厂主——最早的资产阶级与他们签订雇用协议,形成新的生产关系,雇用劳动力。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对原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有能力扫清一切有悖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如“天赋神权”、“三纲五常”等思想,男耕女织等生产结构,最终推翻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封建社会的归宿
  通常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根据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各种关系,形成君主立宪制(英国、沙皇俄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等)、共和制(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等)。
  不过也有特殊的变化关系,如中国由专制封建社会形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再越过资本主义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同一时期可以存在各种生产关系构成的社会。
编辑本段中国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Feudalism)是一种社会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封建”即“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02
⑴ 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固。"我国古代以封建与郡县相对立,即指是否分封诸侯国而言,与社会经济制度无涉。现在我们为了避免与封建社会的"封建"相混淆,一般都用"分封"代替。
  ⑵西欧封建制度以层层分封土地为特点之一,翻译外籍之始,译"Feudalism",为"封建制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