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为什么写得那么好?

如题所述

从杜甫诗歌反映的内容、写作过程展示的娴熟技巧与深厚功力、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比较分析,杜甫的诗歌都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不愧为划时代的伟大诗人。下面谈谈人个的看法,不妥与偏颇之处,请各位同好者指正。

一、经历丰富,饱经沧桑颠沛流离

大家都知道,杜甫个人的经历丰富,可谓饱经沧桑。从时间的跨度来看,杜甫经历了唐朝最著名“安史之乱”这个由盛而衰的重大转折。从地域范围来看,杜甫的活动轨迹很广,从山东到西安到成都,再从四川到湖南,从北到南、由东到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在以马、车甚至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过去,这样大范围的活动,不是常人可能有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是一般诗歌创作者无法拥有的人生体验。

苦难出诗人。遭遇时代的巨变,是个人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杜甫将个人的这些遭遇

融入诗歌的创作之中,用诗歌描绘了时代风云与个人际遇的交织起伏,因此,杜诗具有许多诗作无法比拟的纪实功能,甚至成为后人追溯历史的重要佐证。

二、学养深厚,文字精练技巧精湛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在较短的篇幅中要完成丰富的表达,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在这方面,杜甫也是一位高手。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杜甫诗歌的一些鲜明特征。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在不经意间就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一是对比强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将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的现象,用富有震撼力与强烈反差的画面加以概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诗句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这样的诗句也可以视为向大唐盛世发出的最强烈的预警,只可惜没有得到世人的重视。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诗句来表达对于贫富悬殊的强烈不满。这样的诗句,表面上没有主观的评价,但强烈的情感却扑面而来。

    二是对仗工整。“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的诗句妇孺皆知。对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功。类似于这样的工整却有强烈感染力的诗句在杜甫诗集中比比皆是。这看似只是基本功,背后却是千锤百炼才能具备的素质。就如同一个书法大家,他写的所有笔画中都能看到扎实的基本功,都能做到一丝不苟,这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三是意境优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国诗歌追求的最高层次是意境。在这样的诗句中,离愁别恨、家国飘摇,透过浓缩诗句勾勒的画面传达出强烈的个体情绪,塑造了独特的意境,超越了个体的体验,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情绪表达。在杜甫的诗歌中,有许多他所创造的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经典意境,成为无数中国人认同的情感符号。

三、人格高尚,悲天悯人超凡脱俗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杜甫具有伟大的人格。这种人格体现为他超越个人的悲欢的豁达与从容,体现为对乱世中普通人命运的悲悯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所袒露的情感异常真挚动人。自己身居破败的茅屋之中,贫困交加、朝不保夕,可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甘愿自己个人受冻,甚至死不足惜。


这样的情怀,正如西方学者概括的伟大作家共有的特质:一个人可能会为他热爱的理想或文明而感到深深的忧伤。

从诗歌反映的内容、诗歌创作中体现的娴熟技巧、诗作展示的动人情感与博大情怀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杜甫的诗都堪称经典。正因为如此,杜甫的诗歌能够穿越时空,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成为世界诗歌艺术之林中的一座丰碑。前不久,英国BBC 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纪录片,恐怕这是经过分析比较之后,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重新阅读后完成的一个最新的“读后感”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0
杜甫的诗来源于他的才华和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少时的杜甫就一直博览群书,刻苦努力,所以他才有了很深厚的文学功底,成年以后的杜甫由于他的才华和他当时生活的背景的原因,让他的诗充满了意境和凄美的感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诗歌大家。
第2个回答  2020-07-20
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有才情的诗人。他的诗多为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因为她正处于唐朝的最盛期,慢慢正在衰弱。杜甫心怀天下,从诗中反应人民的困苦。
第3个回答  2020-07-20
他的一生,极其坎坷,他本人确实经历的这一切,所以他的诗所蕴含的情感更丰富。
第4个回答  2021-05-08
一个是有才华,二是他刚好处在唐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见闻他的题材是之前盛世诗人没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