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飞行员在投向日本的原子弹爆炸几秒后,是如何逃生的?

如题所述

1945年,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无论是在亚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也节节败退,形势对日本及其的不利,日本的战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日本,在面对美、英、中三国联合发布的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时,仍拒绝投降,试图血战到底,在日本本土继续组织顽强抵抗。

▲日本拒绝投降,并为执行本土决战训练妇女

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减少美国在登陆日本本土时作战人员损失,美国决定对日本本土投下刚刚试验成功的原子弹。

现在大家都知道,原子弹威力巨大、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瞬间会高达几千度。

同时原子弹爆炸还会释放出巨大的冲击波,同时光辐射、核辐射都会以极快的速度散发开来,远远超过飞机的飞行速度,如果飞行员投弹后飞行的距离不够远,冲击波足足可以将运送核弹的轰炸机击落。

▲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那么执行投送原子弹任务的美国飞行员又是怎么安全逃生的呢?

为确保执行投弹任务的飞行员的安全,美国军方就充分超前谋划了和计算了飞行员的投弹方案

为确保杀伤效果,原子弹被设定在600米空中爆炸,因此只有飞行员在原子弹爆炸时距离爆炸点最远,才最安全。

那么如何实现爆炸时飞机与爆炸点距离最远呢?

选用飞行高度最高、坚固可靠的B-29飞行堡垒轰炸机采用万米高空投弹

由于原子弹的最佳爆炸点已经确定,是在离地面600米,那么提高投弹高度可以增加飞行员投弹后的逃逸时间。

为此美国选用了自己当时王牌飞行堡垒重型轰炸机,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飞行堡垒,拥有较大的载弹量和飞行高度,并且非常的坚固可靠,常常在受重创后还能飞回机场。

▲B-29也是二战时期,美国最为强大的战略轰炸机。

B-29轰炸机的理论最大飞行高度是10200米,因此美国制定了在万米高空的投弹计划,这样原子弹自投下到爆炸就拥有了宝贵的45秒的逃逸时间。

飞机投弹后,采用精准计算后的转向155度,以最快速度远离爆炸点

飞机投弹完成后,要尽快远离爆炸点并返航,因此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远的距离就成为美国人计算的重点,当然依靠科学的数学计算,这个方案并不难拿出。

▲经过反复的计算,美国人计算出,155度是飞机投弹完成后最佳的转向角度。

那么为什么不是180度呢?

原理也很简单,三点成一线,机头、机尾与爆炸点成一条直线时距离最远。

就这样,飞行员开着坚固可靠的B-29轰炸机,从万米高空投弹,获得了宝贵的45秒逃逸时间,再利用精确计算的155度转向,成功使飞行员实现了最远的逃逸距离,成功完成了这一次九死一生的投弹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1
美国人经过反复的计算,得出155°是飞机投弹完成后最佳的转向角度。原理也很简单,三点成一线机头,机尾与爆炸点。成一条直线,距离最远就这样飞行员开到坚固可靠的必。B29轰炸机从万米高空投弹获得了宝贵的45秒逃逸时间。再利用精确计算的155°转向,成功伎飞行员实现了最远的逃逸距离。成功完成了这一次九死一生的投弹任务。
第2个回答  2020-09-13
二战美军飞行员在投向日本的原子弹爆炸几秒后,飞行员投放原子弹后能迅速逃生 ,因为美军之前进行了无数次的训练和试验,飞机的飞行速度非常之快,只要按照计划好的路线,投放原子弹后,将速度开到最快,就能在短时间内逃离战场。
第3个回答  2020-09-13
二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首先美军飞机是飞到高空才投放的原子弹,原子弹落到地面需要一段时间,在投放之后美军飞机立刻全速撤离,虽然没有被冲击波所影响,但还是受到了大量的辐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