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鼓励孩子才是正确的?

如题所述

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1. 抓住时机。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表扬鼓励孩子的时候,也是需要抓住时机的。如果当某件事过去后,家长再鼓励他们,就容易让他们分不清楚自己是因什么而被表扬的。所以,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也是需要抓住时机,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的。
2. 过程结果。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下自己是因为什么样的结果而在表扬什么。除此之外,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还有看过程,往往他们在做某件事时的过程也是值得我们去表扬的。只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这件事时自己的努力是会换来鼓励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
3. 包容孩子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情上失败后,我们要学会包容他,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他。通过失败后的适当的鼓励一下他们,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自信心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通过这样适当的包容他们,适当的鼓励他们,才能让他们再接再厉的去努力。
4. 换个角度。作为小孩子,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感到自豪和觉得有成就感,对于这些,家长也许会无法感受得到。所以,平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鼓励他们,这样往往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用他们眼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去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鼓励孩子会对孩子产生哪些积极作用:
一、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让孩子自信心增强。经常受到家长适当鼓励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更自信,而且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不会畏手畏脚,他们更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使得孩子更有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平时也会更加努力去完成事情。
二、鼓励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心,并且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也更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以作为父母要懂得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而且来自父母的鼓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但是父母要懂得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时时刻刻的鼓励,养成孩子骄纵跋扈的性格。
三、鼓励教育是相对于家长的打击教育而言的,孩子在接受到家长的鼓励的时候,会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这种理解会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家长就应该多鼓励孩子,使他们的学习中心情能够保持喜悦,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儿童应多受鼓舞,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喜悦。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及时、适当的鼓励,是对儿童努力记忆的报偿。儿童体验到记忆知识的愉快心情,就会强化记忆的效果。输出和输入信息,在鼓励的条件下能得到最大的畅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3
奖励孩子的策略和原则
第一
少奖为佳
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滥。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第二,奖态度不奖分数
大多数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卷子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一诺千金
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第四,奖品适当
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
第五,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
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其实最好的奖品有两类,一是学习用品,特别是书籍。
认真对待孩子每一次的成长进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1-09

想正确鼓励孩子,应该这样做:

1. 先接受孩子不敢尝试的情绪

我们可以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孩子,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样孩子可以理解,原来有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也不丢人。

2. 帮助孩子回忆过往的经历,肯定孩子的能力

和孩子一起谈论过往成就,以及他是如何做到的帮助孩子从过去中找到“我能行”的证据。

让孩子明白,我们要鼓起勇气去尝试,而且通过练习,我们就能够做好这件事。

3. 拆解目标,降低难度

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垫垫脚就能达到的目标。

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体验到,原来我也可以!最终也能完成有挑战的大目标。孩子体验了成功的感觉,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尝试之前不敢做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