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59多万人拍摄一部电影,苏联为何要这么炫耀?

如题所述

欢迎关注兴替镜公众号xingtijing,更欢迎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评论方式给我们留言,我们将筛选有代表性的问题详尽解答成文章(404问题除外,你懂的),让30万爱好趋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脑洞。参与方式:留言栏中的输入#纵论#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赫鲁晓夫、赫本、冷战

说起苏联电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解放》或者《攻克柏林》。这些苏联电影以规模宏大著称,虽然艺术水平和所要体现的情怀不怎么清晰。苏联电影一直都十分舍得投入,这除了宣扬苏联的经济发展之外,也有和美国较劲的意思。苏联耗资最大的电影是《战争与和平》,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苏联共动用了59万多人。

一、苏联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压过美国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和美国的较量已经逐步展开。在冷战的初期,由于战争的消耗,苏联的国力明显不如美国。因此苏联采取了革命输出和局部收缩的战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驻扎的伊朗境内的苏军撤退。在这一时期,苏联拍摄的电影主要是宣扬苏军英勇善战和高层的英明指挥。例如《解放》《攻克柏林》等等,这些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双方不停的开会和声势浩大的战场场面。为了拍摄这些电影,苏联确实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这些电影在50、60年代经常播出,视乎是当时必看的教育电影。不过从历史事实和艺术性上来说,这些电影就要靠边站了。尤其是历史真实性,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宣扬自己的一方,极度贬低对方,根本做不到公正。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的当家人。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赫鲁晓夫提出要与美国进行和平竞赛或者公平竞争。苏联试图在各方面都要压过美国一头,这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思维。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较量之外,那些细节也不能放过,甚至包括居民的生活。赫鲁晓夫和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关于两国国民生活的问题展开了厨房辩论。苏联在这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压不过美国的,毕竟苏联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国家。既然在生活上不如美国,拿在文化上就必须压过美国一头。美国和意大利联合拍摄了俄国名著《战争与和平》,这部电影几乎包揽了当年所有的大奖。苏联高层心里很不爽,自己国家的艺术为何要被美国翻拍。

二、苏联动用59万人拍摄电影,真是不惜血本

苏联认为自己国家的著作,应该由苏联拍摄。而且此时的苏联颇有与美国较劲的意思,在苏联高层的授意下,苏联开始拍摄自己的《战争与和平》。苏联在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大,总花费4000多万卢布。这笔钱放在今天,相当于10多亿美元。为了拍摄波罗季诺会战的宏大场面,苏联动用了12万军队和35000多匹战马,为了拍电影可真是拼了(这个镜头前后拍摄了35天时间,重复了好几次)。整个电影长达8个多小时,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总共动用了59万多人。这部电影前后拍摄共用了12年时间,中国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不得不服。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也确实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比起美国版的《战争与和平》还是差得远。

美国人拍摄这部电影时,女一号太强,其他女星简直无法超越。因为女主是奥黛丽赫本,堪称女神级人物。在70、80年代,苏联还陆续拍摄了其他电影。这些电影还是离不开之前的老路子,虽然规模宏大,但是缺乏内涵和思考。进入80年代后期之后,由于石油价格的严重下跌,这直接影响了苏联经济。在此之后,苏联拍摄电影基本上放弃了原来的路子。中国在战争电影方面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苏联,大决战系列的电影至今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电影除了场面壮阔之外,还有细腻的人物刻画。认真地说,这些电影值得收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