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全册)

如题所述

1.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
2. 天体系统:由宇宙中的天体,如恒星和星云,形成的系统,其层次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3. 太阳: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的99.86%,其他天体绕其运动。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有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和生物活动与变化的作用。
4. 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耀斑等,对地球有影响,如电离层扰动、磁暴现象和影响气候。
5. 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特殊性,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地球的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存在。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分别为太阳和地轴,方向为自西向东。
7.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更替、地方时和物体水平运动的偏移。
8.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光照图的判读。
9. 光照图的判读:判断南北极、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确定地方时,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10.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根据晨昏线与纬线和经线的相交关系判断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
11. 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先求两地的经度差,再求时间差,判断东西方向,计算出地方时。
12. 地图专题:包括经度和纬度的递变、纬线和经线的形状和长度、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黄赤交角的存在、五带的划分界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分布、地球的热力环流、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的关系、风的形成和风向、高空大气的风向、锋面与天气、气压系统与天气、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季风环流、我国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的关系、气候形成因数、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绿化的环境效益。
13. 水环境:水循环、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洋流的形成、分布和影响、世界主要渔场、海洋灾害和海洋环境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