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风险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一)风险的概念
国资委2006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企业风险定义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并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损失)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理解这个定义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风险与企业战略相关。
(2)风险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结果,不能简单理解为最有可能的结果。“范围”这个概念对应了众多的不确定性。
(3)风险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
(4)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事故)、损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提高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它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
2.风险事件(事故)
风险事件是指造成损失的偶发事故。
风险事件的发生使潜在的危险转化成为现实的损失。
风险事件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
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源主要有自然力作用、社会经济变动、人的行为等。火灾、洪水、地震、车祸、核泄漏、疾病、股市崩盘等都是导致财产损失的风险事件。
3.损失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包括两方面:一是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二是经济价值(即能以货币衡量的价值)的减少,二者缺一不可。
折旧和馈赠不含有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某人因受到惊吓而精神失常,不属于经济价值减少的情况。均不能称其为损失。
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类型。
直接损失是实质损失;间接损失是派生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等。间接损失有时大于直接损失。
4.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三者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损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件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概率;
风险事件的发生造成损失;
损失的发生使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得以呈现或暴露,使风险最终形成。
企业面对的风险种类
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分为两大类:
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
(一)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和政府组织的行为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适用于国内外所有市场。
(1)限制投资领域。
(2)设置贸易壁垒。
(3)外汇管制的规定。欠发达国家外汇管制规定更严格。
(4)进口配额和关税。
(5)组织结构及要求最低持股比例。
(6)限制向东道国的银行借款。
(7)没收资产。
2.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企业信誉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自身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或者外部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的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法律风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等;二是市场主体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活动中不考虑法律因素等;三是交易相对方的失信、违约或欺诈等。
合规风险侧重于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承担,而法律风险侧重于民事责任的承担。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有时会同时发生。
3.社会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就是指文化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从文化风险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1)跨国经营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实践,构成经营中的文化风险。
(2)企业并购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并购活动导致企业双方文化的直接碰撞与交流。
(3)组织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组织文化的变革、组织员工队伍的多元文化背景会导致个人层面的文化风险。
4.技术风险(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技术风险是指某一种新技术对另一个行业或另一些企业形成巨大的威胁。
狭义的技术风险就是技术在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复杂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技术创新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技术创新风险
从技术活动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考察,可以划分为①技术设计风险。技术设计风险是指技术在设计阶段,由于技术构思或设想的不全面性致使技术及技术系统存在先天“缺陷”或创新不足而引发的各种风险。
②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研发风险是指在技术研究或开发阶段,外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技术研发项目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技术研发人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都可能导致技术的研发面临着失败的危险。
③技术应用风险。技术应用风险是指技术成果在产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中由一系列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效应。
5.市场风险
指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复杂性和变动性所带来的与经营相关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
(2)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3)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风险。
(4)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5)潜在进入者、竞争者与替代品的竞争带来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1.战略风险
企业战略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2.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损失。
(1)运营风险至少要考虑:
内部:
②企业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①企业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⑧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引发的风险;
③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⑤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发生失误导致的风险;
⑥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
外部:
④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发生失误带来的风险;
⑦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2)从内部控制角度展开14个主要运营风险。、
第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第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一,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招人不当)
第二,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用人不当)
第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辞人不当)
第三,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第四,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一,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第三,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第一,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第二,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第四,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第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采购前)
第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采购中)
第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收货后)
第一,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第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第三,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卖不出去)
第二,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收不回钱)
第三,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舞弊)
第一,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研发前)
第二,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研发中)
第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研发后)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立项)
(2)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招标)
(3)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造价)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建设)
(5)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验收)
第一,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担保前)
第二,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担保中)
第三,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舞弊)
第一,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外包前)
第二,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外包中)
第三,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舞弊)
第一,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前)
第二,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合同中)
第三,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纠纷)
第一,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管道有问题)
第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管道不通畅)
第三,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漏)
第一,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基础差)
第二,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开发和管理不当)
第三,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不到位)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
客观存在,只能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
从内部控制角度展开3个主要财务风险。
①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没有或不全)
②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有,但不科学)
③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落实有问题)
①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②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③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④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企业遭受欺诈。
①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②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③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