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的干部任用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如题所述

我国的干部任用主要采取的方式如下:

1、考任,考任即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以考试成绩优劣为依据,任用干部。

2、选任,选任即通过选举来确定任用干部。

3、委任,委任即由有任免权的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干部的方式。委任主要适用于非正职领导干部或以执行既定决策为主的干部,其特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任用程序简单明了。

4、聘任,聘任即采取招聘、竞聘方式,通过与应聘人签订合同、协议等契约任用干部。主要适用于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务、企事业单位工作干部和基层干部。

干部身份介绍:

干部身份是指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所具有的干部编制身份。

有些情况下干部身份与大中专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比如报考公务员,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岗位的招聘、录取,以及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及提干等。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中专院校扩招了,不再包分配,干部身份作用也就越来越弱。2016年起,为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对初次就业的流动人员不再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从此流动人员中大中专毕业生是否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与干部身份的认定不再有关系。

历史来源:

当时不同类型是不能跨的,成分是需要调整就需要通过一定途径的。例如由农民变成干部就可以通过中考和高考来完成。因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曾是包分配的,毕业后就成了干部身份。

当时是十分有用的,涉及到工资,分房等等。那个时候的干部就等于公务员。这个情况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后来大中专院校扩招了,不再包分配,这个干部身份作用也就越来越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7

"我国的干部任用主要采取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制度等方式。"

1.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性

选拔任用制度是干部任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充分发挥了市场竞争的作用,通过聘任程序和选拔过程来选拔适合任职的人才。

2.考核评价的作用

考核评价是干部任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干部的绩效、能力、操守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干部的适任程度和发展方向。

3.严格的选拔任用程序

我国的干部任用程序相对严格,包括资格审查、考试、面试等环节,以确保选拔出的干部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工作需要。

4.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相结合

我国的干部任用方式中,既有通过内部选拔培养干部,也有通过外部引进人才的方式。这样可以兼顾干部队伍内部的稳定性和外部的创新力。

5.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

职称评定是干部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通过评定可以体现干部的能力和业绩。同时,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可以激励干部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

6.党内选拔和选民推荐

在我国,党内选拔是干部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党内的竞选和推荐,能够选拔具备党性、组织纪律等素质的干部。此外,一些基层干部的选拔也依靠选民的推荐。

7.中央和地方的任命权力

干部任用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中央决定重要岗位的任命,而地方则负责地方干部的选拔和任命。这种分权的安排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层级和领域的干部需求。

8.建立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干部任用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至关重要,可以防止干部任用中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保证干部任用的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我国的干部任用主要采取选拔任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制度等多种方式。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职称评定、党内选拔和选民推荐等途径,能够选拔出具备能力、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干部,以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也是确保干部任用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23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 党章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二)人大机关。 按照法律选举、决定任命产生的职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 (三)行政机关。 按照法律规定选举、决定任命的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即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 (四)监察机关。 (五)审判机关。 (六)检察机关。 (七)政协机关。 (八)群团组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