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如题所述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1840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天朝大国”的幻想进入破灭倒计时。放眼世界,西方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1689年,英国完成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为英国进入世界市场奠定了基础。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前期,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英国经济社会飞速进步。然而,在世界贸易中,英国却屡屡在中国“碰壁”。于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新帝国在东方找到了旧帝国,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这场打开中国近代史大门的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一是马戛尔尼访华,帝国主义未能打开中国的大门。

19世纪以前,中国其实没有现代外交,还是朝贡体系。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认知是基于传统的中国观和外国人观,对其他国家的态度只是打压和救济外国人。

没有外交制度的贸易也很特殊。西方商人集中在广州的十三家银行,即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做生意的指定商行。外国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有限的交易。然而,在十八世纪末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商品经济和自由主义盛行的英国,这样的制度是行不通的。英国随后派遣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会见乾隆皇帝,希望建立现代商业关系:常驻大使;名义关税;增开通商口岸;人们居住和存货的小岛(如葡萄牙占据澳门)。

然而,这一切努力在见到乾隆皇帝时都没能实现。马戛尔尼出于近代两国外交交往的平等原则,拒绝向乾隆兴跪拜,这让皇帝很不高兴。观众席结束后,马戛尔尼被勒令回国,英国的要求全部被拒绝。嘉庆年间,英国使节再次来华,待遇远不如这次。在和平谈判被彻底拒绝的情况下,英国考虑了开拓中国市场的其他途径。

马戛尔尼访华

其次,禁烟大臣林则徐与《四洲志》,中国人有限窥探。

在英国无法与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的情况下,中国的货物出口使英国出现贸易逆差。这让英国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帮助下,控制并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结果,英国逐渐消除了贸易逆差,并不断盈利。

鸦片问题开始逐渐影响中国。乾隆以来,清廷禁止鸦片贸易,但屡禁不止。道光年间,问题十分严重。禁烟的重任落到了钦差大臣林则徐身上,但禁烟需要与英国商人打交道。林则徐到广东之后,开始研究对手。

林则徐到广东后,深知中国武器不如西方,便极力购买洋枪洋船。同时派人翻译国外出版物,他把自己在广东搜集的资料交给魏墨深。魏后来将这些材料编成《海国图志》。主张以夷制夷,并且以夷器制夷。

这里收集的资料是《四洲志》及相关资料。这些从外国报纸和对外国人的报道中翻译出来的内容,本可以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但是,林则徐不敢张扬。作为传统士大夫,他对清流的批评心存畏惧。

虎门硝烟

虎门硝烟后,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下令切断广州交通,十三行围困洋人。英国商业监督义律(查尔斯·艾略特)只能收集英国商人手中的鸦片,交给林则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硝烟,道光帝欣喜若狂。此时英国在广州只有两艘小兵和船只,无法有效抵抗。当年秋冬期间,广东水师与英舰发生数次摩擦,林则徐报告获胜,并未引起朝廷足够重视。

英国想彻底改变贸易现状,保护在华利益,所以出兵。1840年6月,全权代表易路(乔治·艾略特)率领海陆部队出现在广东洋面,鸦片战争爆发。懿律不攻广东,只封锁海口,被中国解读为英国对林则徐的畏惧。事实上,英军希望继续北上,在首都附近采取军事行动。

7月6日,英军出兵占领定海。当时的定海是手无寸铁的,被中国认为是没有武力的胜利。于是于是懿律和义律一行于8月9日随主力船队进军天津大沽口。

定海沦陷后,道光帝要求内陆几省立即派兵沿海,全国一片混乱。此时的皇帝缺乏禁烟的决心。他认为林则徐的烟草销售催生了太多的麻烦。

直隶总督琦善借“交涉”为名,在大沽口调查洋人军备,结果发现两军存在显著差距。他主张“平定洋人”,与洋人谈判。8月15日,英国递交《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指出林则徐残害英商,损害国民性,要求割地、赔偿、道歉。这被琦善解释为中国思维“向皇帝申冤”。他向外国人承诺会秉公处理,双方同意回广东谈判。

广州和谈期间,琦善发现割地很难得到朝廷的同意。他故意拖延,但英军坐不住了。1841年1月,他们再次开火,虎门堡门户大脚、沙角失守。在这里,英军使用重炮火力对炮台进行压制,随后烧毁、拆除清军的军事设施。英国军舰击沉了11艘清船。琦善最终与义律订立条约《穿鼻草约》,赔款600万元,割让香港。这时,道光帝拒绝了,将岐山革职调查。

1841年2月,虎门战役爆发,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200名士官浴血奋战,最终牺牲。此后,广州战役爆发。英军猛攻后,广州于5月26日投降议和。1841年8月,又发生闽浙会战,英军第二次北上,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地。清军屡败屡战,10月发生浙东战役。

鸦片战争

1842年5月,英军实施“长江战役计划”,准备控制长江流域。6月,军舰抵达吴淞港,16日占领吴淞。1842年7月21日,英军对镇江城实施军事行动,清军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巷战和肉搏战。破城后,英军强暴掠夺,镇江城一片混乱。在这场战争中,英军切断了清朝经济命脉。随后清军逼近南京,清廷不得不议和。

这就是《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中国和英国就关税达成一致。领事管辖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留和土地租赁等特权。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英国与中国缔约后,美国、法国等国也强迫中国与其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利益,对条约提出全面修正,被清廷断然拒绝。在1856年10月,英法两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事打打停停,直到英法联军1860年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在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廷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洋务运动由此开始。

结语

这一切源于清朝时期的封建思想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统治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才有后续的一系列“条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