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5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包括内容,要火速回答,不然就没时间啦!!!!!!
除了揠苗助长,其它
的都可以

  1、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2、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

  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3、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4、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注释]

  ①崩坠——倒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开导。

  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5、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8
庖丁解牛,雄鸡断尾,井底之蛙,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南辕北辙,守株待兔,狐假虎威,掩耳盗铃,叶公好龙,拔苗助长,杞人忧天,齐人偷金,其父善游,校人烹鱼,表水涉澭,爱钱如命,爱驴,暗室,百发百中,扁鹊说病,鹬蚌相争,杯弓蛇影,卞庄子刺虎,鲍君神,伯乐识骥,不同的评价,唇亡齿寒,丑女效颦,吹管的猎人,此地无银三百两,长竿入城,楚王葬马,鳄鱼的偏见,大王降祸,戴渊投剑,打草惊蛇,得过且过,对牛弹琴,坟间乞食,法术,焚鼠毁庐,古琴高价,高山流水觅知音,哥儿俩,割肉相啖,公输刻凤,公输为鹊,公仪休嗜鱼,更渡一遭,猴子捞月,悍牛和牧童,韩娥善歌,好酒被捉,后羿射箭,狐假虎威,画鬼最易,汉阴丈人,虺,画龙点睛,画蛇添足,邯郸学步,合种田,河豚鱼,季子投师,刻舟求剑,惊弓之鸟,嗟来之食,涓蜀梁,胶柱鼓瑟,纪昌学射箭,假人,桔生淮北为枳,运斤成风,棘刺母猴,枯梧不祥,可笑的南歧人……
第2个回答  2009-03-07
成语故事都是寓言,好多呀!

1.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第3个回答  2009-03-07
庖丁解牛.雄鸡断尾.井底之蛙.守株待兔.叶公好龙 。
第4个回答  2009-03-07
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