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车机的天花板?小米SU7智能座舱体验解析

如题所述

在上两个月或者说是去年11月的时候,我们是提前拍摄了小米SU7的静态外观,当时官方对于内饰还处在保密状态,而我们也是没想到雷总会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把小米SU7里里外外全都介绍了一遍。

小米SU7的内饰细节也得以曝光,近日更是有博主(微博名flypig)一手体验了小米SU7的内饰以及智能座舱,我们也借这位博主的素材进行一波详细解读。

内饰布局——悬浮大单屏

在发布会上大家也看到了小米SU7内饰的布局,这里我们也简单聊一聊。

整个中控台基本和目前主流的布局形式一致,中间一大块的悬浮式中控屏,仪表盘则是内嵌的形式,并且支持翻转,驾驶位前方则提供了一个大尺寸的HUD。

空调出风口同样是做到了隐藏的风格,相信控制逻辑和特斯拉Model 3/Y一致,通过屏幕触控调整风向。

而在配色部分,小米SU7是提供了三种颜色,包括白色、黑色和红色,用料部分自然也不差,都是用皮质进行包覆。总体而言,整个中控的布局和用料算不上惊艳。

方向盘&液晶仪表&HUD

整个内饰功能层面我们逐个逐个来介绍,先来聊聊方向盘,可以看到整个方向盘的造型还是传统的圆型三辐方向盘,看起来也比较运动,方向盘上的按键都是实体的按键,这个设计路子还是对的,很多车型为了创新而创新用了很多触控按键,实际体验是一塌糊涂。

可能也有人说,这个方向盘怎么没有用上更运动的半幅方向盘,其实从功能角度来说内饰采用贯穿屏幕的车型采用半幅方向盘是更合适的,对于小米SU7而言它并没有这方面的视觉需求,所以也就没必要用这个半幅方向盘了。

功能层面,这个方向盘提供有实体按键和滚轮,左侧按键负责辅助驾驶和跟车距离的调节,右侧功能按键则负责多媒体和空调调节,非常具有实用意义。

下方两侧还有单独的圆型按钮,左侧是辅助驾驶功能的开启,右侧则是调整驾驶模式,基本上驾驶员常用的功能都能在方向盘上完成了,这一点我觉得是回归初心的一个设计,因为即便现在语音控制功能已经很方便了,但是还是不如实体按键来的方便和快速。

换挡功能则是时下最省空间和使用最便利的怀档,灯光和转向灯的控制也依旧是传统的左侧拨杆,这一点小米并没有为了创新而创新,使用习惯上完全没毛病。

方向盘前方的仪表盘小米汽车是将它设计成了内嵌的形式,尺寸为7.1英寸,这一点个人感觉是有点遗憾的,它并不如单独悬浮式的风格来的干爽、有科技感,尺寸也偏小了一些。

功能上小米汽车是将它加上了旋转翻转的功能,仪式感确实有,但是个人感觉也是聊胜于无,没什么必要。

HUD官方介绍它的等效尺寸为56英寸,支持导航、行车信息、辅助驾驶等功能的显示,功能点上目前看比较常规,以后能否实现AR效果则有待观察。

车机系统布局和操作

车机部分,小米SU7可以说是目前车机界的天花板水平了,和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好用的华为鸿蒙车机、蔚来专门打造专属手机适配车机的形式还要全面。

先给大家报一报它的硬件信息,小米SU7搭载16.1英寸3K中控屏,搭载骁龙8295座舱芯片;屏幕四边带pin接口可以外接小米生态拓展,后排座位也提供底座连接小米pad和苹果ipad,实现五屏联动。

当然,除了硬件,小米澎湃OS上车后的表现才是重点,也是宣告人车家全生态正式闭环的关键。

从博主体验这个车机来看,整体的细节、流畅度、互联体验都是目前天花板水平了,坐进车内不启动车辆的情况下车机是处在通电的车控界面,这时候会简化很多行车相关的信息,只显示车辆的状态。

有点类似手机待机的画面,左上角显示时间、日期,底下也有DOCK栏,空调温度的调节、常用的快捷应用、音乐等。

中间的车辆模型做的非常细致,包括车灯、车门、车窗、尾翼、车身高度的联动显示,点击相应部分的时候还可以自动ZOOM到相应的部分,非常的流畅。

当你踩下刹车、按下启动按键时,车辆就进入行驶模式,相应的车机界面也自动的进入到了另一种卡片形式的页面,从左到右分布着车辆状态卡片、地图卡片和音乐卡片。

这一点其实我是更喜欢特斯拉的那种风格,地图直接在第一层级并且占据主要的画幅,车辆状态以及音乐界面以卡片的形式悬浮在地图界面之上。

在屏幕的左上角是分布着个人中心、续航、档位信息、车灯、安全带等信息,个人感觉这部分信息有点割裂,都有专门的液晶仪表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区域显示,反而显得仪表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左上角从屏幕边沿往下拉会出现快捷控制菜单,包括车门车窗、屏幕亮度等常用的控制功能。

在屏幕的右上角是分布着信息、连接和信号强度等内容,分布和操控逻辑也是比较明确。

在右上角从屏幕边沿往下拉则会出现副驾位置的快捷操作功能,包括座椅快速调节、音乐音量等功能。

手机&车机互联体验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小米SU7的车机系统单纯作为车机来使用已经非常好用了,而它的重头戏其实还在后面,就是手机和车机的互联体验。

这部分蔚来也花了大力气去研发,甚至还专门研发了一款手机来实现互联互通的功能,现在来看蔚来确实想法超前,并且有想法的同时还去实现了,只是相比小米而言始终还是无法做到更全面、更流畅的体验,当然我也相信蔚来不断OTA后也可以媲美,只是生态上就不如小米在电子产品端的全面了。

在车机的DOCK栏上,小米是专门提供了一个手机图标,点击就进入了手机的投射,这时候很多手机应用就可以直接在车机上操作,包括图库、导航、影视app等,并且竖屏、横屏和全屏都可以随意拖动。

而这时候,车机屏幕就相当于手机的拓展屏幕,在车机上操作手机上的应用,手机可以继续干别的事情,这一点和蔚来算是走在了一起。

除了屏幕拓展功能外,它还能实现应用的流转功能,像车机上的地图可以和手机导航地图同步,在手机设定导航位置的时候,车机界面也就同步设定路线并且开启导航,非常的方便。

另外,手机上也增加了小米汽车的功能控制,包括导航、音乐、空调、座椅调节以及小米生态拓展的东西,如果车内其他乘员也是小米手机用户那么同样也可以通过授权后对车辆的一些常用功能进行控制。

来到后排呢,主副驾驶座位后是提供了固定支架,上面可以连接小米PAD,整个界面也非常简洁,提供地图、空调温度、座椅调节、音乐和影视娱乐功能。

特别是地图功能,后排设定路线也可以传送到前排的车机上,互联互通程度相当的高。

<p class="ql-alig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皆电,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