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见证中国品牌力量

如题所述

“这条路虽然难走,我们仍然坚持走了20年。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谈及比亚迪造车20年的故事时一度哽咽。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整车企业。

在当天举行的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中,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从未退缩。“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并未过多强调自己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贡献,而是重点突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并喊出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与此同时,王传福也对比亚迪的500万新能源用户、媒体朋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同行业友商以及比亚迪的60多万员工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

2023年8月9日是比亚迪汽车业务经历的第四个百万时刻: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实现了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2022年5月,比亚迪达成了第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2022年11月16日,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2023年8月9日,腾势N7作为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值得一提的是,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车主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罗振宇表示:成为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车主让他感到非常荣幸。比亚迪用了20年,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和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

比亚迪从生产销售第1辆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从100万到200万仅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则仅用了半年;而从300万到500万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但在成功的道路上,他们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过艰难困苦。在这20年,比亚迪始终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才终于迎来了如今的丰收。

自2003年比亚迪进军汽车领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研发新能源汽车。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混动车型F3-DM,搭载了公司的第一代混动技术,但市场反响平平。由于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混动技术还不够成熟,许多人怀疑比亚迪走的这条路是否能够成功。2019年,在中国车市首次出现销量同比下降的困难局面下,比亚迪依然投入重金研发。2020年,比亚迪研发的磷酸铁锂材料刀片电池。由于在针刺实验中不起火,从而使刀片电池广为人知。2021年,秦PLUS DM-i作为比亚迪首款搭载DM-i双电机混动专用变速箱技术的车型上市;2022年,搭载CTB技术的海豹上市,同时腾势品牌焕新发布。2023年,仰望品牌发布,同年方程豹发布。见证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和成就。

尽管在进军汽车领域初期遭到各界的质疑和反对,但比亚迪仍然坚定地进入了新能源汽车这个当时还极少有人涉足的“无人区”,并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到目前为止,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过9万名研发人员,20年来研发总投入累计已超过千亿元。近年来,比亚迪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如刀片电池、DM-i混动专用变速箱、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易四方平台、云辇等技术,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变革。

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在进军汽车领域的20年里,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20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中国从一个原本大而不强的汽车生产大国,顺利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国。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位居全球首第一,全球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产自中国。中国企业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的70%。全球有超过63%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比亚迪的造车之路也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中国汽车工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评4点0,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