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鱼小古文注音及翻译

如题所述

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非常喜欢吃鱼。全国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买鱼送给他,但他却拒绝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就必然会有求于人,有求于人就有可能屈从于他人之意,从而歪曲违背法律。法律一旦被歪曲违背,宰相的位置就会不保。虽然我很喜欢吃鱼,但别人不可能长期供给我鱼吃,那时,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的鱼吃;如果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宰相的位置就不会丢失。虽然不能长期依赖别人送的鱼,但我能够自己长期供给自己的鱼吃。”他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他人办事不如自己亲自办事的道理。
注释如下:
公仪休:复姓公仪,名休。相: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宰相。子:对人的尊称。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夫:句首助词,不翻译。(夫子嗜鱼而不受者)。即:如果。下人:下,谦辞,屈己尊人;下人,即迁就别人。色:神色。枉:歪曲。明:明白。曰:说。嗜:喜欢。夫:助词,用在句中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自给:自己供应。免:被革去官职。吾:我。虽:即使。恃:依靠。
拓展资料:公仪休拒鱼的启示:为官为人要正道不徇私受贿、清正廉洁,也告知人们要独立不能依赖他人,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公仪休向来以德才兼备闻名,因此被任命为鲁国宰相,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博士,他因为人谦厚为官廉洁得到众人的敬仰,其中以公仪休拒收礼物较为出名,带动了很大的领头作用,给鲁国带来了一派正气,而他不受鱼的故事虽小,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