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左边写到右边的?

以前的人的习惯都不是从左边写到右边的吗?
风景图上的字有没有可能从左边写到右边呢?(如果没有地方只能横着写的话,是不是也可能从左边写到右边啊)

是从普及汉字横写以后,准确年代在1950年以后。汉字横写古代也有,比如匾额和对联横批,但是那时横写仍是依照右而左的顺序(字数通常很少)。

直到解放后出现了横排版的报章才普及了横写,因汉字单字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的,所以大量字横写适宜从左到右,这才改变了古人写字纵排列,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顺序。


扩展资料:

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9
是从普及汉字横写以后,准确年代在1950年以后。汉字横写古代也有,比如匾额和对联横批,但是那时横写仍是依照右而左的顺序(字数通常很少),直到解放后出现了横排版的报章才普及了横写,因汉字单字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的,所以大量字横写适宜从左到右,这才改变了古人写字纵排列,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顺序。

如果是画国画,还是应该按照传统规制,不论横写竖写,都宜由右而左,不知道你有多少字要写,但无论如何要是一横行写不下千万不要排成两横行,更不要从左往右,会被人笑话死的……因为国画还是属于传统艺术形式,人们在欣赏时会自然因心理定势的原因,按古代章法去阅读上边的文字,如果你写反了,会闹笑话。可以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就知道了。

至于古人书写的原理和改革,资料如下:
古人以右为尊,所以写字一般从右上开始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郭沫若先生向毛主席提议:改过去竖向的书写方式为横向书写方式,把从右往左改为从左往右。因为人的眼睛,左右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要比上下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都广阔的多。这样横着书写和看书就会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同是郭沫若也建议进行文字简写、使用拼音。

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实质也是从西往东,这一点上与今人实质是相同的,而这正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这种写法源于八卦,后来就成为习惯了。

略懂《易经》的人都知道,八卦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刚好与现代地图的方位相反。成语中的天南地北一词就是来源于此,因为上为天为南,下为地为北。

为什么会产生刚好相反的方位呢?其原因在于前者是在地观天,而且是站在中国的地上观天,因而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后者是“在天观地”,则是一种俯视的角度。

古人的那个定义是怎么得来的?我们假设有一个古人站在中国地上,并在地上铺一张纸,面南背北,左东右西站好。再把方位写在自己前后左右的地上的纸上,然后拿这张纸来看,这就刚好符合八卦图上的方位了。如果让这个古人转体180°来看地球,就是面北背南,左西右东,也与地图方位一致,所以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我们假如把坐标系中的横轴掉转180°,使之符合于古人的书写习惯,同时使之符合于八卦的方位。再根据古人规定的“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定义来建一个模型,将会得到一个惊人有趣的结果:我们发现古人的那一套既符合自然原理,又符合数学原理。

我们来看上面这个图,它把数学中的坐标和八卦的方位合画在一起。

1、在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落,所以东为阳,西为阴;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所以东南为阳中之阳太阳,西北为阴中之阴太阴;东北为阳中之阴为少阴,西南为阴中之阳为少阳。

2、在古人的定义中,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所以左上阳中之阳为太阳,右下阴中之阴为太阴,左下为阳中之阴少阴,右上为阴中之阳少阳。

3、我们看坐标中横轴和纵轴的箭头方向可知,左上象限为正正,右下为负负,左下为正负,右上为负正。假设正为阳,负为阴,也就是左上为阳阳(太阳),右下为阴阴(太阴),左下为阳阴(少阴),右上为阴阳(少阳)。这既符合自然界的实际,又符合数学中的性质,三者是一致的。我把三种属性画入同一图中,称之为“自然、数学、八卦方位三合一”图。

总之就是古人的很多习惯都来自于八卦,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卫生习惯所导致的。

辛亥革命后, 但真正通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正了这一习惯。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的时间是1954年,因为1953年的学生课本的书写顺序还是由上到下,由左至右;1954年的学生课本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先实现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地方报纸一律改为横排。
第3个回答  2022-03-16
是从普及汉字横写以后,准确年代在1950年以后。汉字横写古代也有,比如匾额和对联横批,但是那时横写仍是依照右而左的顺序(字数通常很少)。
直到解放后出现了横排版的报章才普及了横写,因汉字单字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的,所以大量字横写适宜从左到右,这才改变了古人写字纵排列,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顺序。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外形狭长的竹简或者木牍,为了方便保存和阅读,人们还会把书写好的竹简,用绳子或是皮条穿起来,读书时方便左右卷展,读罢可以卷起来,堆放在案头。
这个“册”字,能够非常形象地说明问题。
竹简,就是狭窄、竖长、平滑的细竹片,书写时也就只能从上向下写,而人们把竹简穿起来后,通常是右手握卷、左手展卷,再加上对墨迹干湿的考虑,古人们在书写时,就习惯成自然地由上而下,从右边开始写起,逐渐地向左换行。
而且,这种书写方法,也受到了汉字本身的影响。
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而来,后来发展处篆、隶等字体,而汉字构成,遵循了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汉字六书。
创造象形文字,特别是表示动植物的象形字,或者头上尾下、或者叶上根下,这种造字法,也使得由上到下书写,占据了很大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