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前后,欧洲意大利的代表诗人及代表作,高分 ·!·最好附上生卒年

需要写论文,好答案追加100分数

意大利文艺复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4世纪至15世纪中叶为早期(或前期),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为后期。意大利前期文艺复兴是文学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巨匠,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阿利格里·但丁(1265—1321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

他的代表作《神曲》,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从小熟读古希腊罗马作品。青年时曾在帕多瓦、博洛尼亚和巴黎等大学深造,对美术、音乐、诗歌、修辞、文学、哲学、神学、天文、历史、地理都有很深研究,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300年当选佛罗伦萨的执政官,1302年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流放,此后近二十年一直流落他乡,最后病逝于拉温纳。

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新生》是1291—1292年但丁为纪念女友贝德丽采而写的第一部诗歌集,包括31首抒情短诗。这些短诗以他对贝德丽采的爱恋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虽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却反映了市民阶级摆脱禁欲主义的强烈愿望。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隐秘思想感情的作品,具有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神曲》是但丁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不朽诗篇,共一百曲,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篇。主要情节是描写诗人在维吉尔和贝德丽采的引导下,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经过。作者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政治、思想、意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深刻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腐败及教皇统治的罪恶,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专横以及封建割据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同时也严厉遣责某些人的贪婪自私、高利盘剥和追逐金钱。作者还提出政教分离和实行君主专制统一意大利的政治主张,提出人应该充分享受现实生活,追求理性、自由和知识等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主张。因此,《神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政治倾向的伟大诗篇。《神曲》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开创了用民族语言写作的先河。

但丁是跨时代的诗人,思想具有明显的新旧两种倾向,因而《神曲》既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又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宗教观的束缚。它一面赞扬现实生活,同时又宣扬灵魂不灭和来世观念;一面抨击教皇和教会的罪恶,又未完全否定教皇和教会;既批判禁欲主义,又把殉情者打入地狱等等。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年)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出身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小时候随父迁居阿维农,后在阿维农教廷长期任职,担任教皇秘书,目睹教会的黑暗腐败。他大量阅读古典著作,漫游欧洲许多国家,逐渐形成人文主义世界观。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因而是第一位人文主义学者。40年代初,他创作长篇叙事史诗《阿非利加》,荣获“桂冠诗人”称号。50年代初,他应邀到佛罗伦萨大学讲学,一直定居意大利。

彼特拉克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歌集》用意大利文写成,共有366首抒情诗,其中多数是爱情诗,歌颂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慕。彼特拉克的爱情诗冲破禁欲主义的羁绊,突破中世纪诗歌中隐晦寓意、神秘象征的手法,直接描写爱情,赞美人生,歌颂自然,刻画人物的美丽形象,格调清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歌集》中也有政治讽刺诗和爱国主义诗篇,抨击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表达自己痛恨封建割据,渴望意大利和平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彼特拉克的抒情诗,创立了十四行诗这一欧洲诗歌中的重要诗体,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年)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商人家庭,少年时曾随父经商,遍游法国和意大利,后到那不勒斯大学学习法律和文学,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从1350年起在佛罗伦萨政府任职,多次衔命出使意大利各邦和法国。晚年到佛罗伦萨大学主讲《神曲》,著有研究但丁的最初学术著作《但丁传》。

薄伽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小说,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该书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描写1348年佛罗伦萨鼠疫流行时,有10名男女青年为躲避瘟疫,结伴来到乡村一所别墅。他们为消磨时光,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100个故事。这些故事取材十分广泛,有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宫廷传闻,也有真人真事。薄伽丘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注入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一部反映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杰作。《十日谈》首先把矛头指向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大胆地揭露教会的腐化和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和丑行,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鞭挞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残暴。作者热情地称赞市民和下层群众的机智勇敢,赞美男女青年的爱情,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生、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十日谈》完全描写世俗生活,因而有《人曲》之称。它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对后世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在体裁上也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十日谈》中也有许多消极和不健康的因素,如歌颂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过分宣扬放纵情欲,有些描写流于低级和庸俗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2
但丁在《神曲》里写的是人物评论,根据这个写写他的世界观也好
第2个回答  2009-01-27
但丁和他的《神曲》 可以说是开启文艺复兴时期大门的先驱

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其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对于但丁这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见,他对但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颇受当地人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他幼年丧母,大约在他十八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不过,但丁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据记载,但丁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当时的各个学术领域都有着广博的知识,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在但丁的一生中,他曾积极地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里,但丁虽然也作过多次努力想重返故里,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终于客死他乡。辛酸的流亡生活使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经验。但丁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写成的,其中以《神曲》最为著名。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三十三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一百歌之多,计一万四千多行。

这部长诗采用的是中古时期所特有的梦幻文学形式,通过但丁的自叙描述了他在1300年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他正要登山,却被三只张牙舞爪的野兽(豹、狮、狼,象征淫欲、强暴、贪婪),拦住了去路,情势十分危急。这时,古罗马时代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对象俾德丽采的嘱托前来搭救但丁,然后又作为他的向导带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地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在狄斯城内,分成五层,分别收容一些异教徒的灵魂、好色之徒、犯饕餮罪者、贪婪挥霍者、生前动辄发怒的灵魂,这些人在这里受尽了各种煎熬。第二部分在狄斯城内,也分成三层,收容的都是罪孽深重的灵魂。第三部分是一个分成四层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个冰湖,凡生前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行的灵魂都给冻在湖里。

能够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这里的刑罚不象地狱里的那样惨酷,并且带有一种赎罪的性质,因此灵魂们比较乐于接受。炼狱山共分七级,分别洗净傲慢、嫉妒、忿怒、怠慢、贪财、贪食、贪色七种人类大罪。灵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顶。山顶上是一座地上乐园。维吉尔把但丁带到这里后就离开了,之后但丁就由俾德丽采前来引导了。他们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的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史诗至此也就戛然而止了。

但丁的这部作品,同中古时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寓意。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比较清楚的,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难,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在作品中但丁通过自己的叙述或通过与鬼魂谈话,反映了中古时期文化领域内的各种成就,并说出了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世界观。但丁在《神曲》中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他对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并垄断了当时全部文化的教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严厉地批判统治阶级的寡廉鲜耻以及对人民的残酷压榨;他否定神权统治和教会至上的观点,坚决反对教皇掌握世俗权力;他揭露教会的罪恶,谴责僧侣们的无耻勾当。不仅如此,他对新兴市民阶级的自私以及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弊端也作了一定的指责。

《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兴趣和关心。他认为人应当克服惰性,追求荣誉;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坚强意志,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对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然而,但丁毕竟还是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思想也免不了带有某些旧时代的痕迹。神学观点,中世纪的道德观乃至世界观的种种矛盾,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流露。但丁在书中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却又不从根本上反对教会和宗教,还把信仰和神学置于理性和哲学之上。他认为,理性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出邪恶的道路,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必须依靠信仰和神学。此外,他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也常有矛盾之处。

《神曲》中既写了人世的黑暗现实,也写了对未世的美好憧憬。这种既非纯粹的现实主义,又非纯粹的浪漫主义写法,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但丁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尽管《神曲》中人物众多,场面千变万化,但诗人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把场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绘的那些来世景象读来也颇有真实之感。但丁就是靠许许多多写得这样生动的细节,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宗教感情、内心经验以古往今来的各种事物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神曲》不是用当时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拉丁语、法语或普罗旺斯语,而是用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意大利俗语写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并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1-18
但丁(1265年—1321年)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代表作有《歌集》。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写有二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第4个回答  2009-01-18
http://baike.baidu.com/view/467.htm
自己看吧,全得很,不全打我屁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