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两广填四川”这是四川老一辈人常说的一句话,在历史上是真事吗?

如题所述

是的。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扩展资料: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是中国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中的五粮液与剑南春原产地。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4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8302万。

四川拥有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地貌以山地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 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拥有共探明储量矿产资源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70%,为全国资源、能源大省。四川油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3.8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四川因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资源富集、风景优美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处,4A级景区185处;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四川将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参考资料: 百科-四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9
湖广填四川,是真的老一辈,手背在背的听说绑过来的,有一部分可能湖北填四川,说土说都一样、说么知,说茅死,
第2个回答  2020-12-04

两湖两广填四川是历史上的真事。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扩展资料:

湖广填四川的形式是奉旨入川。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所以移民的原籍不仅大地名相同,连小地名也相同。

著名作家马识途的祖先来自麻城,那是在乾隆年间,马氏四兄弟从麻城奉旨垦荒,他们从长江溯江而上,到达忠州境,离石宝寨十多里的弯丘和沙地坝落业,以后这里的小地名就叫马家山和马家湾了。马氏四支人在长江边的平出村共繁衍后代千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广填四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10
明末清初四川的战乱有:张献忠起义军曾三次入川,明,清军队反复追杀围剿;南明抗清武装在西南一带活动,招来清军围剿;吴三桂叛乱,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四川又成了拉锯战的战场。由于四川处于中国腹地,又是物产丰富的粮仓,因此清初的四位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重视四川的恢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大规模的移民,移民享受特区政策,垦荒三五年内免交赋税。据记载,最初的移民活动是官府强制性的。后来,移民们发现四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出产丰富,便动员亲属邻里举家迁入。这次移民前后持续一百余年,入川人口约一百多万。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人口锐减,耕地大量荒芜。为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粮食生产问题,刚刚建立起来的清王朝采取了移民垦荒的措施。主要从两湖,两广,江西,福建,陕西,云南,贵州等十余个省移民到四川定居垦荒。其中由于距离近,移民最多的是湖北人和湖南人。当时两湖是一个省,谓之“湖广省”,因此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湖广填四川”。清光绪年间大邑县志记载:“全资两湖,江西,两广,山陕之人来邑垦荒生聚,麻城人较多,江西山陕次之,两广又次之。俗传‘湖广填四川’,其明证也。” 李自成在九华山败北以后,张献忠由福建起兵,沿途经过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从重庆(当时不叫重庆,叫重庆府,实际上是相当于现在一个镇,地属于四川)进入成都。张献忠治军不严,加之本人嗜好杀戮,遂沿途大肆屠城,令晚明民众民不聊生、雪上加霜。正是这样一个将帅,何故又有那么多的人民愿意跟随其从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一路奔波,背井离乡去巴蜀之地? 这与当时时势不无关系。自清军入关以来,对汉人的歧视,加上本身湖广之地年年天灾,百姓民不聊生,这点上直接促使湖广地区大范围举家背井离乡;其次,张献忠大肆屠城,引发瘟疫(重启郡时,几乎全城被杀),这就造成了巴蜀之地富沃土地无人耕种、四川人口大减,百废待兴。 后话,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张献忠在攻陷成都之后,曾在街上微服私访,路上遇见一妇人带着全家举家奔走,张献忠问其妇曰:你何故如此惶急离开故土,背井离乡,举家迁走?妇人答道:兄弟,难道你未曾听说,张献忠马上已经打进城来,听说他所到之处,无大肆屠城?张献忠闻此妇人之言,转身就走。就因此事,成都才未遭屠城之灾。 所以从两湖两广等省来到巴蜀之地的民众,经过迁徙,在四川西南大部安家立业。张献忠失败之后,清朝政府怕四川因地势偏远,又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当年刘邦之举事再次发生,清朝政府决定把清军数十万满族士官等人驻扎在四川成都以北等地(现在的汶川、阿坝甘孜州等地区),采取军民结合的方式驻扎下来。数十万军队守住了四川与中原地区联络的重要军事要塞,防止战乱发生。随着时间的迁移,四川本身由于年年灾害,加之瘟疫的发生,人口大减,百废待兴,在后来的长达300多年的时间内再无大的战乱。而留于此地的数十万军队士兵等与当地人结亲,成家立业,组成了现在的成都以北的满汉混血人。
第4个回答  2019-10-09
  是的。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