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出现世界性的诗歌文化衰落?

如题所述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古典诗词在经历了唐宋的黄金时代后,必然走向衰落,这是文学乃至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实所谓的“衰落”这一说法也不够准确,只是当一种文学形式达到巅峰后,需要新的形式来代替。《诗经》作为抒情诗的发端和源头,达到顶峰后出现了《楚辞》。辞这一体裁发挥到极致后,又出现了铺张扬厉的汉大赋。王国维先生也曾论述这种文学衰落与更新的关系:“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唐宋出现诗词的高峰。而元曲,明清小说,也作为一代之文学出现。诗是不会衰落的,只是时代变了。关注的人少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保存这种文学形式。并且发扬出当代的文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7
过分追求创新,却找不到方向。想中西容合却找不到方法,现代人都急功近利,创作过分自由不安套路出牌。以猎奇的心理创作作品,只为一时之快,搏人眼球,迅速窜红。现代诗难成气候,因诗词的特殊性,应文化的不同,诗歌是很难被翻译的。因为它的发音是不能被翻译的,诗句被翻译后也很难达到它原有的意境。很多人以为英文诗应该就是这样,学习它、模范它,结果是不伦不类,只能靠互相吹捧狗延残喘。古诗词创做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现代诗不需要,简单好学,所泛滥成灾。
第2个回答  2019-04-27
中国诗歌发展与外国诗歌发展不同。中国古代一下子就把诗歌艺术推向巅峰,其发展几乎呈倒三角形。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而后有近体诗、词、曲。诗歌文化逐渐让位于小说、戏剧(这一发展正好与外国文学发展相反)。当诗歌文化达到顶峰后,就难以逾越了,衰落不可避免。当今生活节奏加快,诗歌类文体逐渐边缘化,文学类文体逐渐"微"化,也将让位于实用类文体,但我认为并不会消亡。
第3个回答  2019-04-27
到现今古诗词之所以曰渐没落,主要是中国古诗词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无论是诗词歌赋都有硬性的韵律,没有深厚的诗词理解能力,和透彻入微的把握技巧,很难得心应手地写出上乘之作。从最早的诗经到楚辞,然后到唐诗宋词,古人写出了太多的精品佳作,好诗好词不计其数浩如烟海。让现今的人望洋兴叹,一对比古人就连写的勇气都没有了。因为千古绝唱就是一面镜子在那里放着,写诗的人少,而会看诗品诗的人很多。是好是坏是优是劣一看便知,这让现今的人很崩溃,不要说超越,就连相提并论的诗词也是微乎其微。
第4个回答  2019-04-27
诗歌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孕育了也孕育着中华文化。小说、戏剧(电影文学)、散文以及生活交际,无不流淌着诗歌的血液。古典诗歌虽历千年,仍然绽放着光芒。如今有相当一群人,特别是年轻人热爱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央视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那么火爆就是例证。中国的教育具有传承性。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古典诗词课程。高雅的古典诗歌陶治了青少年的情操,许多诗词名句非常励志,引领了他们的人生方向。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古典诗歌,从侧面彰显了它的魅力,这让诗歌文化会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有鼎盛时期肯定就会有衰落时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