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建筑彩画有哪些分类?

如题所述

明清之际,建筑彩画已趋规范,特别是清式彩画的制度性更加明显,各种彩画在构图、用色、用金和退晕层次上都有具体的规定,许多彩画已经形成了共有的特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玺"、"旋子"和"苏式"三大类,另外还有一些杂式的类型。

和玺彩画是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有的称为"合细彩画"。它仅用在宫殿、寝宫、离宫、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和少量的牌楼建筑中。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构图时,在梁、枋各部位都用曲折线分成段,其他主要线条一律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者同时加晕。各个构图部位内的花纹也沥粉贴金,并且用青、绿、红等底色来衬托金色图案,整体画面非常华贵。

根据各个部位所画的内容不同,和玺彩画的做法又分为金琢墨和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金凤和玺和草凤和玺等。

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它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官衙、庙宇的主殿,坛庙的配殿以及牌楼等建筑物都用这种彩画。

旋子彩画的主要特点是: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叫做"旋子"或称旋花,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和"旋眼",或称旋花心。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找头的长短作为增加或减少旋花瓣的处理依据。

苏式彩画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是另一种风格与形式的彩画,主要用于园林和住宅。各种图案和画题相互交错,从而形成了多变的画面。

在图案中一般画上各种回纹、万字、夔纹、汉瓦、连珠、卡子、锦纹等。绘画包括各种人物故事、山水、花鸟、鱼虫等,另外还有一些装饰画,比如折枝黑叶花、异兽、流云、博古、竹叶、梅花等。画题多含寓意,喻示美好和吉祥。

北京地坛皇祇室的内檐彩画采用了金凤和玺的做法。这种彩画样式在北京区的宫殿、坛庙之中仅此一例。这些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所有的枋心彩绘图案都是双凤,没有龙和龙凤图案,这在我国现存的官式建筑物中是非常少见的。

在土地祭祀文化中,关于祭祀的场所、祭祀的礼器、祭祀的仪仗、礼仪、禁忌等,历朝历代都有严格规定。北京地坛是明、清朝廷进行最高规格的祭祀地祇神的专用场所,它的营建必须合乎"礼"。

为了合乎这个"礼",古代工匠们在营建地坛的过程中,从选址到规划,从整体布局到局部操作过程中采用的特殊建筑语言中,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两种观念和信仰,一是对承载、滋养普天之下万物生灵的大地的尊崇、敬畏和虔诚,二是象征国家社稷为天之所授的观念。

不必说地坛整体规划一律采用"制方"的设计,也不必细说唯独地坛建筑是"坐南朝北",更不必细数各组建筑的度量长度都是"偶数为基",单单是所有建筑枋心的彩绘图案都是"双凤",而无双龙和龙凤图案,这在我国官式建筑中就极为罕见,从而被称为"北京一绝"。

皇祇室内檐彩画是清中期的彩画风格,也就是早期"和玺彩画"的做法。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表明它的象外之意代表了"八卦"中的"坤"象,表示的是"后土"和"地示"神祇等内涵。以这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与地坛这组建筑在形象和使用功能上的一致性。

北京地坛皇祇室内檐彩画以其独特的立意、构图和具体描绘手法,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小花。

地坛是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内有大片空地,有树木、草坪。地坛方泽坛外的三株古柏颇有特色,被称为"将军柏"。

地坛还有一批官窑礼器,是清光绪年间江西景德镇专为清朝宫廷祭祀所特制,是传世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后来,地坛先后修缮了斋宫、方泽坛等全部建筑,重建了地坛牌楼和钟楼,新建了牡丹园、集芳囿、月季园、银杏路等景点,还对地坛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修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