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监护仪上的参数?

如题所述

根据监护仪上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呼吸、脉搏等等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如果这些数据稳定,那么病情就是基本稳定的,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出现了病情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1、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一般正常成人为60-100次,一个人在休息中心率波动比较小,如果波动明显可能有问题,如果太快或太慢都有可能出现了问题。  

2、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奏,观察是否规律,经常能看到是否有心律失常。抢救恶性心律失常必不可少。  

3、血压:会根据具体病情,设定每隔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对于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的血压监护非常重要。  

4、血氧饱和度:根据这个数值,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缺氧。及时发现判断是否缺氧,为抢救提供了有力保证。  

5、脉搏:接近心率的一个数据,可以用于鉴别因干扰引起的心率波动。  

6、呼吸次数:每分钟呼吸次数,根据呼吸快慢判断呼吸情况及心脏情况。  

注意事项:

1、设备的安放位置要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不会跌落。各导联线、电源线、导管之间排放有序,以免造成勒死病人或绊倒其他人员的危险。

2、设备的工作温度应在0~40℃之间,湿度≤85%。因我院所处位置属于寒区,所以在存放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室内温度,以免造成参数不准。

3、设备使用前应先检查设备是否放好,各导联线是否是本机所配,接口是否正确,不可用其他设备上的导联线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用蛮力接插导联线。

4、使用当中不要有液体洒落到本设备机壳内,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断开电源,与维修人员联系。

5、医护人员在使用监护仪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操作按键用力适中,导联线按序接好。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或者拉、拽导联线,磕碰探头,以免造成零件的损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9

参数有心电、心率、呼吸、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输出量、体温、脉搏、血气、血氧饱和度是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

1、心电

心电图是监护仪器最基本的监护项目之一,心电信号是通过电极获得,监护用电极是一次性AS-AGCI纽扣式电极。

2、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博动的次数。心率测量是根据心电波形,测定瞬时心率和平均心率。

健康的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是75次/分,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心率最低可到40-50次/分,最高可到200次/分。

监护仪心率报警范围:低限20-100次/分,高限为80-240次/分。

3、呼吸

呼吸是指监护病人的呼吸频率,即呼吸率。呼吸频率是病人在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单位是分。

平静呼吸时,新生儿60-70次/分,成人12-18次/分。

呼吸监护有两种测量方式:热敏式和阻抗式

热敏式呼吸测量是用热敏电阻放在鼻孔处,当气流通过热敏电阻时,热敏电阻受到流动气流的热交换,电阻值发生改变,从而测得呼吸的频率。

阻抗式呼吸测量是根据人体呼吸运动时,胸臂肌肉交变张弛,胸廓也交替变形,肌体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呼吸阻抗(肺阻抗)与肺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肺阻抗随肺容量的增大而增大。阻抗式呼吸测量就是根据肺阻抗的变化而设计的。

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号和呼吸阻抗。

4、有创血压

有创血压是指监护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心输出量和心脏漂浮导管。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压或右心房,它比局部静脉压更能反映整个静脉回流情况,正常人是6.7—10.7KPA,心3衰竭病人可达22.7KPA 。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是用静脉导管从颈静脉、股静脉插入,经大静脉进入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测得中心静脉压。

左房压可以表示左心室的充盈和排出的能力,左心衰竭,左顾右盼心室的排血量减少,左房压升高,可造成肺淤血和肺气肿,,但心排出量也增加。因此监护和维持合适的左心房压对维护心输出量极为重要。

左房压的测量是将心导管插入肺动脉,测定肺动脉 压来间接测定左房压,或通过左上肺静脉与左房联接处,将心导管直接插入左心房测定。

5、无创血压

无创血压监护采用柯氏音检测法,用充气袖带阻断肱动脉,在阻端压力下降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同音调的声音,根据音调和时间可以判断收缩压和舒张压,即为柯氏音。

监护时,用传声器作为传感器,当袖带压力高于收缩压时,血管被压扁,袖带下的血液停止流动,传声器无信号。当传声器测到第一柯式音时,袖带对应的压力为收缩压。然后传声器再测柯式音从减音阶段到无声阶段,袖带对应的压力为舒张压。

6、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心输出量降低,使肌体营养供应不足。心输出量是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它的测定是通过某一方式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注射到血液中,经过在血液中的扩散,测定指示剂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的测定有两种方法:FICK法和热稀释法。

FICK法是在开放的血液循环中,以氧作为指示剂,由于肺毛细管与肺泡之间的氧交换量与肺血流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氧浓度测量心输出量。

热稀释法是采用冷生理盐水作为指示剂,具有热敏电阻的Swan-Ganz漂浮导管作为心导管。热敏电阻置于肺动脉,向右心房注入冷生理盐水,从而计算出心输出量。

7、体温

体温反应了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是机体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条件之一。身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核温度”,反映头部或躯干状况,一般从口、腋、直肠测量,对中国人统计表明,口腔温36.7—37.7度,腋下温36.9—37.4度,直肠温度36.9—37.9度。

8、脉搏

脉搏是动脉血管随心脏舒缩而周期性博动的现象,脉搏包含血管内压、容积、位移和管壁张力等多种物理量的变化。

光电容积式脉搏测量是监护测量中最普遍的,传感器由光源和光电变换器两部分组成,它夹在病人指尖或耳廓上。光源选择对动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有选择性的一定波长,最好用发光二极管,其光谱在6*10—7*10M。这束光透过人体外周血管,当动

脉充血容积变化时,改变了这束光的透光率,由光电变换器接收经组织透射或反射的光,转变为电信号送放大器放大和输出,由此反映动脉血管的容积变化。

脉搏是随心脏的博动而周期性变化的信号,动脉血管容积也周期性地变化,光电变换器的信号变化周期就是脉搏率。

9、血气

血气监护主要是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血氧饱和度(Spo2)。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状态存在,正是由于化学结合的存在,才使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大为提高。

Po2是度量动脉血管中的含氧量。Pco2是度量静脉血管中含二氧化碳量。

在O2运输中,O2主要与血红蛋白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红细胞内,溶解的量极微,故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氧容量(Oxygen Content,OCP),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氧含量(Oxygen Content,OCN)。

10、血氧饱和度是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

血氧饱和度的监护也是用光电法测量,传感器与测脉搏的是同一个。血液中Po2高时,血液呈鲜红色,Po2低时血液呈暗红色。

光电变换器呈低通特性,当光线透过不同Po2的血液时,光电变换器接受不同频率的光线,由于光电变换器的低通特性,使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光电变换器有不同的灵敏度。通过测量光电变换器的灵敏度,即可测定Po2,再根据氧离曲线可测定Spo2。

扩展资料

监护仪使用注意事项:

1、设备的安放位置要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不会跌落。各导联线、电源线、导管之间排放有序,以免造成勒死病人或绊倒其他人员的危险。

2、设备的工作温度应在0~40℃之间,湿度≤85%。因我院所处位置属于寒区,所以在存放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室内温度,以免造成参数不准。

3、设备使用前应先检查设备是否放好,各导联线是否是本机所配,接口是否正确,不可用其他设备上的导联线在未经检查的情况下用蛮力接插导联线。

4、使用当中不要有液体洒落到本设备机壳内,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断开电源,与维修人员联系。

5、医护人员在使用监护仪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操作按键用力适中,导联线按序接好。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或者拉、拽导联线,磕碰探头,以免造成零件的损坏。

6、本设备不可在有电磁辐射的场合使用,例如:使用移动电话的场所。除颤时不得接触病人、本设备或病床。

7、监护仪在初次使用前应由相关负责人把设备上的各项参数预先设置好,其他使用人员不要随意更改。如果有重要参数的修改,请及时通知其他人员。

8、在工作期间,要保证设备无冷凝,当仪器从一个房间移到另一房间中去时,可能形成冷凝。这是因为设备暴露于潮湿的空气和不同温度之中的缘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监护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