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

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他吃青菜,告诉他吃青菜的好处,他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他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馅饼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他看着眼馋。有时他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好,不得病。”

有些我们看着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说“狠”话(“我要拿枪把他打死!”)、咬人打人,更正无数次也不见效,甚至发脾气、惩罚孩子都没有用,就干脆“冷处理”好了,多给别人道歉,少对孩子做过激反应。这些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过激的反应倒会强化他的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就更不愿意放弃了。耐心等一段时间,他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寡味,不再“表演”了。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他看来,向你身上泼水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他,“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成年人),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差池。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宽松一些。苛求完美只会把你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你对他的规范越精简,起的作用越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慎用惩罚手段。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教导孩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运用暴力来解决。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弓箭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吓唬他,久之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曾经有几次,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我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他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我绝对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总在犯错误,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对孩子和我们都有益。
第2个回答  2020-12-23
豆妈朋友家的儿子今年8岁了,早上不肯起床,晚上又不肯睡。吃饭速度慢还爱讲话,让他闭嘴吧,他权当没听见等等……但是孩子在学校却是公认的好孩子!朋友郁闷不已,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孩子习惯不好,关键在于家长没有立好规矩。立规矩不等于打骂,立规矩也有技巧和方法。只有立好规矩,家长省心省力,孩子听话不闹心。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独立意识,他们就会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必须听家长的。一旦孩子与自己意见不一,于是立马宣战;如果孩子不当即执行,家长就会发布一条又一条更加严厉的指令。打和骂都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看似孩子顺从了,其实内心是反抗的。怎么办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就是我们做家长的要想赢得战争,就必须了解孩子,又得了解自己。立规矩也是这样,立规矩前,家长要清楚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收放自如,才能让孩子内心得到认同与满足,孩子也更愿意去遵循家长立的规矩。立规矩前,家长也得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家长只希望自己在忙的时候,孩子能停止捣乱,那就直接告诉孩子:你先自己玩一会,十分钟后,等妈妈做完事再陪你玩。如果孩子按捺不住,家长还可以计算一下时间,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比如看一集动画片等等。

2、要“抛砖引玉”,也要“釜底抽薪”
很多家长认为立规矩是为了看住孩子、控制孩子。这是错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纠错中成长。因为,孩子总要离开家长的视线,总要学会独立去面对世界,让孩子内心接纳规矩,进而成为自己生活的准则,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抛砖引玉,釜底抽薪”的意思是用小利当诱饵,赢得大利,给孩子立规矩,要允许孩子在适当范围内犯错——即给小利;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过失,深刻体会犯错后果,从而逐渐学会自我规范,最终赢得了大利。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家里疯玩,一不小心打碎了杯子。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急于怒斥,也不要着急帮助孩子打扫“战场”。家长可以静观孩子表现,其实这个时候是孩子审视自己行为,认识到自己犯错的最好时机。父母不动声色的处理,更能让孩子体会到犯错后果,当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他就会记忆起之前的教训。当然,孩子小,并不是犯过一次错就会长记性,而是慢慢在体验后果中学会思考,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

3、要欲擒故纵,有批评也有表扬
立规矩,往往是为了纠正孩子身上出现了的各种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批评声音总是多于表扬声。但其实,如果家长带着积极的肯定的态度面对孩子犯错行为,孩子接受效果却更好,他们不仅乐于接受,也愿意努力改之。
“欲擒故纵”的意思是在孩子犯错误时,为了得到进一步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直到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斗志后再轻松实施抓捕。让孩子自主接受家长立下的规矩,家长要讲究策略,保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表现。多用积极的心态肯定孩子已经做到的进步,孩子在鼓励中既能认识到原来收拾行为是正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被父母肯定的自豪感。在肯定与期许里成长的孩子,更能愿意从内心出发,让自己成为一个“棒棒”的孩子。当然,父母的表扬要有具体内容,也要有度。
第3个回答  2018-08-06
在学习了解汇爱家家庭教育后,个人总结了父母应该给孩子定下的6大规矩:
1:不能说脏话
2: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
3:东西从哪里拿来最后都要放回哪里去
4:做事要守规矩,遵循“先来后到”
5:做错事要去道歉
6:不可以随便去打扰别人
这些规矩很适合学前的孩子,父母越早让孩子知道越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14
【引领右脑】
立规矩的同时家长要秉承三大原则:
1.温柔且坚定
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要语气平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感受到爱意。而不是动不动就用“狮吼功”或者“如来神掌”。
但温柔的同时家长们也要坚定意志,一旦制定好规矩以后就不能随意妥协。不能孩子一哭闹就立马缴械投降,要不然他觉得哭闹就有用,下次就会变本加厉,一切都毫无意义了。
2.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则
比如,孩子按照约定把玩过的玩具收了起来,可以奖励一枚勋章。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没有超过约定的20分钟,可以奖励两枚勋章等等。
3.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孩子遵守规矩,首先自己就应该做好榜样,比如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插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教出一个好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