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 审美标准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实和简明,二是要典雅。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应用,从这一角度来说,应用文如果要有审美价值,那它的审美价值也应体现在其应用的效用以及表现这种效用的过程方面。
  文学文体的美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体现的,它所体现的美是一个整体,它不仅要有美的结构,还要有美的内容。思想内容是文学作品的主旨、灵魂。它直接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命运。
  二、 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应用文写作为了快捷地实现实用性的文章目的,总是力求用公众认知的语体来传达信息,特别是在公务文书中,一般都不用个人化色彩浓厚的口语或某个地区的方言,以免产生岐义而导致延误工作。因此应用文写作多用记叙性的语言进行客观的描述,总是要求语言力求精炼、简洁,表现在形上就要求文章紧凑、短小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入题开头,既不设置一个吊人胃口的悬念,也不追求或顺叙或倒叙以求行文的跌宕多姿,而是直截了当,顺叙事件;结尾也决不讲究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更不能凑所谓“开放式结局”
  而文学文体中,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或灵动飞扬,或明白晓畅,或简约警策,或温润可触,承载着作者深蕴于其中的意味而婉转流泻,字里行间意蕴涟涟,甘之如饴,品之如茗。因此它多使用描写性、抒情性的语言来带有主观情感的描绘所见所闻。其个性化的特征十分明显,表现在形式上就是语言力求陌生化,以新、奇为特点,通过应运一系列的修辞手段来达到所追求的表达效果。
  三、思维方式
  应用文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作, 因此应用文以抽象思维(即理性思维) 为主, 应用文作者要抛开事物的感性形式, 寻求其内在的联系, 找到事物内在规律,是运用逻辑思维、模式思维等思维方式进行写作的。
  文学文体以形象思维为主。由情节、人物、环境、冲突、意象、意境等构成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诸多文学形式,尽管其看似纷繁多变,呈现出的色彩或亮丽或郁暗,结构或宏大或精巧,情感或悲壮或凄婉,但都可视可闻,都是作者运用形象思维模式构建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和精巧的结构来体现的,充分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情感。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力求栩栩如生,事件过程讲求真实生动。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说事理,甚至是抒情呐喊,都最终以立体可感的形象占据读者心理,以形象来叙事、说理、抒情。同时,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创作的原因是不能自抑的情感冲动引发的“我要写”,对一件事、一个人,文学作者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立场、情感,因为他是与社会有相对独立性的个性主体,所以他写什么,怎么写,或到底写与不写,都全在文学作者本人,他的思维是自由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应用文写作中涉及到人物、事件只能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历史,据实书写,必须杜绝个人好恶和率性而发。
  四、主旨内涵
  应用文体的主要功用是用于服务生活是或事务,为传达特定的思想内容。因此它只能是单一的主题,这样才可以保证传达的信息准确,可靠。应用文体的功能决定了它写作主体写作目的的单一性,而应用文体由于写作主体写作目的的单一性和功利性, 决定了主题先行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式, 即从实际出发, 先确立主题, 然后找材料说明, 主题居主导地位, 要求些什么就写什么, 非有感而发, 而是为事物而作,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必然导致文本意义的单一性和确定性, 所以读者在解读过程中毋须作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也导致了文章主旨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性, 即文章主旨内涵是单一的、直接的、明确的。
  文学文体主要的功用是供人审美,通过文学作品动人心弦引起共鸣,让人读来心神荡漾,如沐春风。但由于个人的气质、文化修养、教育水平、生活经历不同而对文学的审美趋向就不同就会导致文学作品多主题,甚至无主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