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二年级语文

如题所述


.
为人师表

初入学儿童,
特别是没有条件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农村孩子,

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而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力很
强,
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
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
品德乃至一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作为学生心目
中偶像的老师,
从上班的第一天起,
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
的形象,把衣服穿得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看老师怎样“打扮”的;

2
用白线把黑板分成几等份,板书时留足天头地角,字写得横平竖直,
使他们学会怎样在作业本上书写:
有时下课,
故意把教具丢在教室里,
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
,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学
生迟到了,就对着全班同学问一声,老师迟到过吗?久而久之,学生
更加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千方百计学着老
师的样子做人。这样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
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样化教学

上课时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说儿歌、放幻灯、画图画等儿童喜
闻乐见的形式教学,更适合儿童特点,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给学习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正确的
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标
志。于是,对小学生来讲,首先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课本。例如,如何
分析生字,如何读懂课文。上新课之前要学会预习等。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了体育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写字小组,朗诵小组、
板报小组、数学小组等。每周活动两个下午。

五、利用明星正面教育

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视其为
“王”
,极力效法。而这些“王子”的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
负面的。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因此,我抓住孩子们心理上的这

3
个特点,在班内开展了“小明星”活动,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明星
专栏,
哪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
就分别誉其为遵纪星、
卫生星、
好学星、助人星、新风星„„„把他的照片贴在星座上,标上名字,
号召大家学习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今天是星座上的星,明天不是
了,就暂时换下来;在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拥有几个星。

这样,
全班开展了赶星追月的活动,正面效应越来越大。

六、创设环境陶冶孩子

环境移人,
对孩子尤显重要。
于是,
我在教室、
贴上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标语、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废纸篓等
.
让少先队
员戴上红领巾,教导他们进老师宿舍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中
午休息时做眼保健操,课间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小画片、小制
作展览,开展诗歌朗读活动。还和家长联系,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
帮其选择收看内容,
使他们目力所至,
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
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
熏陶。

七.多表扬少批评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如没有做好上课准备,老师泛泛批
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
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
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
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
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
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4
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使所教班级跃上
一个新阶
.

八、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
也是爱的投入。
教师应重视
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
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因为这些学生
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
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
绪,
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
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善于与学生沟通,
进行谈心、
交流,
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
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
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
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
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
让学生相信
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
,
学生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老师就是那耕耘者,如果
播下的是杂草,那么收获的是荒芜;如果播下的是爱的种子,那么收
获的将是一片金黄!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正确的教育学生
,
让他们
的身心都得到充分、
健康地发展,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有用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0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第2个回答  2015-08-02
用心
第3个回答  2015-08-02
认真的教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