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话的意思是将自己的存在比喻为蜉蝣,将自己微小的存在置于广阔的天地和大海之中。寄托了对于自己微不足道的生命的感慨和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

【出处】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

【原文节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

我曾和朋友在江边打鱼、捕虾,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小船,手持酒杯相对而饮。

我们仿佛只是寄蜉蝣于天地之间,或者说像沧海之中的一粒微小的沙石。我们悲叹生命短    暂,向往长江之无穷。”

赏析】

苏轼在这篇文章中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在江边愉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长江无穷的向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的是人生短暂的无奈感。生命像是寄居在天地之间的飞虫,或者是沧海之中的一粒微小的沙石,与整个宇宙相比微不足道,时间也短暂如飞虫之翼,让人深感无奈。长江之无穷则表达了苏轼对于生命的无限向往,人生虽短暂,但是长江在流淌不息,有无穷的时间和空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创作背景】

《赤壁赋》是苏轼在赤壁游览时写的,赤壁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地,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感叹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美妙,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注释】

    蜉蝣,指蝉和蛹。

    寄蜉蝣于天地,意思是把蜉蝣比作人,表示人的生命短暂;

    渺,微小;

    沧海,大海;

    一粟,一粒谷子。

    渺沧海之一粟,表示人的一生微小短暂,不值一提。

生活启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从时间的角度看,人的一生只是天地之间极短暂的一瞬间,就像蜉蝣一样渺小。而从空间的角度看,人在宏大的天地间,只是沧海之中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同时也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要过分自大,认为自己就是天地之间的主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刻,把握机会,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美好,同时也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要忘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时刻提醒自己继续努力追求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31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寄:寓托。

蜉蝣(fú 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赤壁赋》,原文较长,节选如下:

【原文节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白话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扩展资料: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此篇《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赤壁赋(苏轼作品)

第2个回答  2023-06-23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出自宋·苏轼的《赤壁赋》。
原句的意思是:(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