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怎么过渡到下一个例子

如题所述

1. 写作文时想插入一篇故事或一件事,怎么去过渡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部分(段落)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必须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思路畅通,浑然一体。怎样把各个部分(段落)连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将文章相邻的两段互相衔接起来,使之前后连贯,这种方法叫做过渡。过渡,一般需要加过渡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什么时候需要加过渡的词、句、段呢? 一般说来,在意思发生转折的地方,内容进层幅度较大的地方,或者表示事物或场面的转换的地方,都需要过渡段、过渡句或者一些过渡语,以起承上启下、接榫合缝的作用。 具体说,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 从总述到分述,或从分述到归纳时,要有过渡。 (二) 采用倒叙写法时,要有过渡。 (三) 在事件或场面转移时,要有过渡。 凡遇到上述情况时,就需要用过渡的词、句、段来起“焊接”作用,使前一层意思转到后一层意思,而不致感到上下脱节或留有间隙。

过渡的方法,常见的有: 一、过渡词 看下面两段文字: 十五的晚上,村内几乎除了绚丽多彩的礼花,就是欢天喜地的人群。孩子们象一只只快乐的小蝴蝶一样兴奋地奔跑穿梭于五彩缤纷的礼花世界,热闹极了。 但是,由于我和小莉昨天闹了别扭,我们俩都高兴不起来,这就把我们这群小姑娘的高兴气氛减少了许多。…… 上面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气氛是迥然不同的,作者用“但是”这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就很自然把两段联系起来了。如“因此……”“于是……”“那么……”“然而……”等等关联词语也常用来作过渡词的。此外,还常用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来过渡。如表示时间的有“那一天”、“转眼间”、“后来”、“第二天清晨、“过了一个月”、“三年以后”等等;表示处所的词语有“教室里”、“操场上”、“路灯下”、“再往前走”等等。运用这些词来过渡,可以表明叙述的时间或地点已经推移和转换。

二、用过渡句 即在前一段末尾或后一段开头用上一句话来过渡。如《记广州之游》这篇习作开头写道:“我到过许多地方,可能因为年幼没留下什么印象。唯独广州之游却令我不能忘怀……”接着写了游越秀公园以及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情况。到结尾这样写道:“几个星期过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广州。”照应了开头。前面“唯独广州之游却令我不能忘怀,”这一句就是承上启下的种种美好的回忆,显得十分自然。 又如,《海滨小城》(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中有这样两段: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象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的榕树。一棵棵榕树就象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第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上面这两段文字,前一段写小城的庭院美,后一段写小城的公园美。前一段的开头用“小城的公园更美”一句来过渡。使两段自然地衔接起来了。

谢谢,请亲采纳。

2. 记叙文、从开头怎么过渡到事例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3. 写作文怎样过渡

怎样写作文(八):怎样过渡2(史振声) 讲第一个问题:过渡的概念 过渡,是指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

所谓“过渡”,主要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具体一点说:由这层意思向另层意思转换;或由这段内容向另段内容发展,在这中间要用话串起来,这就是“过渡”。

“过渡”的实质:它是文章中的层次和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是文章内容转换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衔接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讲第二个问题:过渡的作用 桥梁的作用: 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和接榫作用。

过渡像桥梁,它连接两头,连接层与层,段落与段落,把上下文的意思衔接起来。它像桥梁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而且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 过渡好,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前后连通贯; 需要过渡而没过渡,或过渡欠妥,都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甚至会给读者的思路造成混乱.连接不好的文章,就会显得生硬、别扭、不通畅。

因此,要重视文章的过渡,学会过渡技巧。 讲第三个问题:要重视过渡技巧 (一)、要重视文章的过渡。

一篇作文,当一层意思说完转到另一层意思时,不仅要注意内在的联系,还要注意形式上的衔接,让读者的思路顺利的由前者过渡后者,不致感到有什么空隙。 (二)、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过渡呢? 〖从适用范围上看〗 1、在结构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总述转为分述;或由分述转为总述时,需要过渡)。

2、在内容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一个问题转为另一个问题;或由一层意思转为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又如:从一件事情的叙述,转到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过渡)。 3、在表达方式变化中,需要过渡(如:由叙述转为议论;或者说由议论转为叙述时,需要过渡;又如: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

4、在表现手法变化中,需要过渡(由顺叙转为插叙;或由插叙转为顺叙时,需要过渡;叙述与议论,顺叙与倒叙、插叙等相转接时,需要过渡。如:运用插叙时,在起止处,需要过渡。

又如: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当引入倒叙时,要交待清楚;当事情交待完毕,仍回到顺叙时,也要过渡。)。

5、记叙时间发生转换;或地点发生转移时,需要过渡。 (三)、有时,还不用过渡。

有的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具有自然过渡的属性,上下意思很紧密,就范不必另加什么过渡段落、过渡句。 学会词语过度 讲第四个问题:过渡技巧常用的有四种(用词语、句子、段落、(一)学会词语过渡 1、词语过渡的概念。

什么是过渡词语?当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意思的转换,并不复杂时,一般用其所长一个词、一个短语来过渡。词语过渡及句子过渡,统称“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是文章过渡的一种方法,是文章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 2、词语过渡的作用。

语句衔接,它在上下文中起桥梁作用,使前后相关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承上启下。在写作时,重视语句衔接,可使文章完整、紧凑、自然、流畅。

3、、过渡词语的过渡方法常用的过渡词: 用连词:(因为、所以,因此等。) 用副词:(不过、固然等。)

用方位词:(以上、以下、此外等。) 用序数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一、二、三等。)过渡短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样看来、总而言之 等。)

用关联词语: 1、总分关系的:分述如下、综上所述、总之 等。2、两段之间是转折关系的:后一段落常用:但是,反过来说。

3、两段是补充关系的:另外、还有 等。在意思有较大的转折时:用:然而、不过,至于,现在 等词过渡。

用时间、方位词语:如去年、今年,过去、现在(表示时间转换); 前面、后面,东、南、西、北等(表示地点转换) 4、〖词语过渡训练〗写作文 题目1:我站在鲜红的团旗下。提示:1、这是需要发挥联想的题目。

2、要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例,表述自已的成长过程。3、要注意语句衔接。

题目2:《——促使我进步》。提示:1、在半命题中可以填上:爸爸、妈妈、姐姐等。

2、“促使”是题眼,“促使”的方法:或是言教,或是身教;可以是学习上的进步,也可写思想认识上的进步。3、要注意语句衔接。

用过渡句过渡 (二)学会用句子过渡 1、、过渡句的运用。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过渡,或用二个句子过渡。

句子过渡,常借助“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可是”等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来过渡。 2、、过渡句的作用。

过渡句起到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之作用。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过渡,如果过渡句在一段之首——起承上启下作用;如果过渡句在一段之末——起启下的作用。

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在时间、场面、议论的重点等有大的转换时,在各大层次之间进行转换时,在叙、议之间,互相转换时,往往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有时,也用空行来表示。

3、根据过渡句所在的位置,有三种过渡方法: a\过渡句置于段首:用下段首句过渡。 用下段首句过渡,起挈领下文的作用,称为“启下过渡”。

如《党员登记表》文中用“这实在是出乎敌人的。

4. 写作文怎样自然过渡

首先,作为曾经也为作文头痛的笔者,也和大家一样,首先就是头疼题材。

写那种老题材吧?好像不新颖,写那种新颖的吧,貌似也没什么可写。

这里纠正大家一个观点,就是不写以前写过的题材。关于题材,如果实在是想不到要写什么,你可以就写那几个老题材,例如,“送伞”,“考试失败,父母(同学)鼓励我”的题材。

虽然这些题材看起来很老,但如果你描写仔细,一样是篇佳作。

另外,就是大家可以写以前写过的题材,在拿到一个作文题时仔细想想,以前写过的XX事能不能用到这个作文里面,如果能用,接着想想,上次写的那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这次可以改正,接着就可以动笔写了!这也是在不知不觉得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你要知道,不管你把这个题材写了多少遍,但至少,在中考,高考里面,摆在阅卷老师面前的就是一篇新作文,一个从没读过的题材。

5. 小学生作文怎样写过渡

疑惑:写作文时,常遇到前后接不下去的情况,怎么办? 解疑关键:学习一些过渡与衔接的规律方法,让文章前后连续顺畅。

今天我们来讲最后一讲,关于作文中的过渡与衔接问题。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前后通畅、连续自如,光有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还不够,还要想方设法通过恰当的过渡与衔接,才能完成。

写文章时要瞻前顾后。也就是写上边要想到下边,写后边还要考虑前边。

所谓“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所谓“衔接”,是指上下句之间,前边一层意思与后边一层意思的连接。这些都是有规律性可遵循的。

一、关于句间、层间的衔接 1、自然顺承。 这是指按先发生的事情或情节先写,后发生的事情后写这样一个“顺叙”过程,把句子连接起来,也就是活动内容的联系。

比如: 下课的 *** 响了,同学们立刻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我和小兰抻绳用力地摇,其它同学们站成一排,一个接一个地进行“鱼贯式”跳绳。

谁都小心翼翼地跳着,生怕因为自己跳不好而影响大家。 有时,还用表示先顺序的承接词语来衔接。

如:“首先、接着、然后、又、同时、还、最后”等。这主要用于先后顺序比较分明的时候,比如某个活动、某项实验过程等。

2、概具或具概式衔接 这种衔接方式是先用中心句做总起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然后用“记得那是”或“就说那次”这样的词语把要写的事例引出来,进行衔接。比如: 小刚有很多爱好,尤其喜欢读书。

一读起书来,就如痴如醉,连吃饭都忘了。‖记得有一次……(具体事例略,可按“顺承式”接着写) 画“‖”前的句子是概括,“‖”后的句子是引起要写的那件事。

(概具式) 3、总分式衔接 有时在一段话中,要写两层以上也就是两个以上的事儿,这时,就可以用“先总说后分说”的方法衔接。比如: ①小兰特别爱清洁、讲卫生,这一点,谁都知道。

‖②她穿的衣服,哪怕是旧衣服,也总是洗得干干净净;|③她用的文具、玩具总是一尘不染;她还经常剪指甲、洗头、洗脚、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呢! 这里画前①是总的概括,“‖”以后的②③是分别说两件事例。(总分式) 二、段间的过渡 1、用过渡句过渡(关联复句) 要根据上下段的内容、意思决定用什么样的关联复句来进行过渡。

①“递进关系”过渡。这是指上下段内容、意思是越来越好、越重要时,用“递进关系”的关联复句:“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如:小兰不但自己刻苦钻研,学习成绩很好,(这是在说上一段)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别的同学搞好学习,提高成绩。(这后半句是说下一段内容的) 2、转折关系过渡。

这是指下一段内容、意思正好跟上一段相反。用“转折关系”的关联复句:“虽然……但是(可是)”。

“然而……却” 比如:小兰虽然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节俭得很,但是对班里生活困难的同学却毫不吝啬,非常大方慷慨。 前一句是说上段“小兰对自己如何”,后一句是说下段“对别人不吝啬、大方慷慨”,这就起到了“承上”和“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因果关系过渡 上一段说的是成果或收获(结果),下一段阐明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或收获(原因)用“先果后因”关系的复句:“之所以……是因为。” 比如:小明之所以取得了这样丰硕的成果,是因为她持之以恒、勤奋努力。

前半句是上一段内容的“承上”,后一句是引出下一段内容“启下”。 上边说的三种情况的过渡句,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所以,在作文中就把这个过渡句归下段。

如果主要是为了总结上文,不引起下文,那就归上段。如果在阅读分析时,也按这样的规律决定归上段还是归下段。

2、用过渡段过渡 有时,上段与下段之间,仅用一个关联复句进行过渡,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或过渡效果不太明显时,就需要用一个短小的自然段来过渡,可三言五语,可三句两句,这样的自然段归上和归下都不恰当,就独立成一个自然段,这就叫“过渡段”。 比如:小明对待自己严格有加,处处起模范作用,从不原谅自己的一点点过错,深受大家的好评;|对别人却宽宏大量,热情耐心。

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伸出友谊之手,尽心尽量地去做,让大家深受感动。 “|”前的句子是承上段,总结上一段的大体内容;“|”后边的句子则是“启下”,引出下段要说的主要内容。

这几句话归上归下都不合适,所以自成一段,为过渡段。 3、中心句做总结句过渡。

有时在一篇文章中,要分别叙述几个方面的内容时,不必用“关联复句”和“过渡段”来过渡,就可以用中心句做总起句来自然过渡,这样的过渡方法,简明干脆、不啰嗦。 比如写一个“三好学生”的几个方面优点时,每一方面为一段,每一段开头的总起句概括这段这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也叫“中心句做总起句”: ①志强心地善良,待人热情,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②志强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各科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 ③志强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④志强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可好了,还是校长跑运动呢! 上边①--④这四句话,就是文章第二大段的四个小自然段,也就是表现志强是“三好学生”的四个方面。所以。

6. 用过渡法写人写事的作文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至少一件事详写字数越多越好意思就是先写他的不好,在写他的好我的奶奶我最亲近的人要数奶奶了。

奶奶已经年过七旬了,满头半黑半白的头发,额头上有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它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奶奶虽然年龄很大,但身子还是很硬朗,天天忙里忙外,总不呆着。

奶奶有很多孙儿孙女,最疼爱,最喜欢的孩子当然是我了。有什么好的东西,什么好事都要给我留着,不管什么事都宠着我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她很爱翻看书本。

一有功夫就拿我学过的小学课本翻看着。一次,她边看边跟我说:“你们现在多好,有人供你读书。

还不赶紧学,学得好好的,不让谁说这说那。唉!我那时多想读书。

当时有个非常好的老师跟我妈商量:‘让你家孩子上学吧!什么也不用交。’可我没那命,我妈妈说:‘她上学谁给我做饭干活。

’说啥也不让我上学。瞅瞅现在,出门到外,一个大字也不认识,多憋人。”

我总是喜欢听她唠叨。奶奶很勤劳,每天早上起得很早,收拾屋子、做饭。

整整一上午,在家洗洗刷刷地忙个不停。忙完了,也到中午了,又该做午饭了,一天也不能但我一点都不觉得,奶奶身穿红色衣服,黑色的裤子,每天精神抖擞的,就像小孩子一样。

奶奶爱好运动,每天早上都很早起来晨练,每当我起来时,奶奶就站在阳台上打太极拳,嘴里还念叨着:宝贝孙女儿,快吃早餐,别上学迟到了!奶奶打太极拳的样儿与众不同,奶奶…我的奶奶快80岁了,但我一点都不觉得,奶奶身穿红色衣服,黑色的裤子,每天精神抖擞的,就像小孩子一样。奶奶爱好运动,每天早上都很早起来晨练,每当我起来时,奶奶就站在阳台上打太极拳,嘴里还念叨着:宝贝孙女儿,快吃早餐,别上学迟到了!奶奶的样儿与众不同,奶奶把腿张开,左手往旁伸直,右手握拳额头前上方,随后说了几声:看招!又换了姿势……奶奶每天吃完饭都要出去走走,只要不下雨,即使下雨了,奶奶也要在家里走来走去,唉,我奶奶!奶奶很贪玩,是“老小孩”。

她事也不做,事也不过问,只图高兴。有一次,奶奶陪我妈妈买菜,买完菜都十一点半了,可奶奶不回家,她和老奶奶谈得很投机,于是就陪那个老奶奶去了一回菜市,奶奶连中午饭都没回来吃,哎!贪玩的“老小孩”!奶奶的耳朵很不好使。

每当我喊她时,她总会听成懒懒,于是我把奶奶喊成了懒懒,奶奶就说:“奶奶儿呢!”我想:奶奶,都说对了,怎么就听错了呢?奶奶个电脑迷。每当我玩超级玛丽时,她都要凑看看,当我玩失败时,她就我,是,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于是就让她玩电脑,可惜啊!她连关都要失败,唉!不管怎样,我是喜欢奶奶。

7. 关于写作文时的过渡

你的第一株花蕊已经“香消玉殒”了,但我仍然等待着,等待着你和我的“绽放”。

那是一个美好的下午,望着窗外快乐玩耍的伙伴,又望望期末考试的惨败成绩,不知怎的,一种忧伤之情立刻从体内涌到了眼眶边。我想大喊,只因无人领会;我想哭泣,只因无人同情。昔日孤傲自尊的心已然烟消云散。我有如那石头沉入了大海,除了一阵涟漪,之后便仍是那死一般的寂静。

“还是去街上转转吧!”春节将近,热闹非凡的气氛暂时舒缓了我的伤心之情。不知不觉,我来到了花鸟市场。身处其中,仿佛坐在原始森林中。突然,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回头,遇见了美丽的你。

“老板,这是什么花啊?怎么会如此芬芳呢?”我轻轻捧起你,只见那水瓶中布满了长长的茎须,瓶颈部则有两株花蕊,其中一株已经盛开,姹紫嫣红,十分动人。“噢,你拿的这瓶叫风信子。你别看它小,它的来历可不简单呢:从一粒种子到生根发芽,它需要几年的磨练。之后结出两株花蕊,第一株不久之后开放,花香十分浓郁,而另一株则要在土地中等待一年才能开放,香气更是浓郁。之后,风信子便完成了它的任务,慢慢枯萎。”老板颇有诗意地告诉我。

我不敢相信地望着那细小而生命力旺盛的你。是什么,能使你在泥土中默默无闻数载,只为两次如火山喷发一般气势磅礴的绽放。你在百花盛开的时候用尽一生一世的精力开出令人惊艳的芳香浓郁的花,而自己却因此而消亡。人生的真谛不亦如此吗?与其平凡地过一生,不如从即刻起积攒力量,为了那唯一的“绽放”而努力!风信子,谢谢你,这次美丽的遇见让我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我将你带回家中,悉心照料。你的第一株花蕊已经“香消玉殒”了,但我仍然等待着,等待着你和我的“绽放”。风信子,与你美丽的遇见,真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