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晋升到主治医师就行了”这一说法?

如题所述

这个绝对有道理,而且很科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发达国家,都是到主治医师就结束了,无论工作多少年都是,根本没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个说法。临床医生其实就是匠人,做研究不是他们的事。比如梅奥诊所等世界知名医院,一万名工作人员里,临床医生3000人,研究人员7000人,大概数据。临床医生就安心看病。临床医生也搞不了研究。

主治是考的,副高以上要科研,这些设置是为有科研条件的医生设计的,但大部分医生面临升职的困难是:临床做的都是重复别人的东西、科研要新要真实,为了升职,论文水分可想而知,还有潜规则,难倒很多踏实工作的老实人。我认为这种职称结构问题是科研与临床未分开,要升必须搞科研,但有主任职称的往往临床能力不强,在二级医院这种现象很突出,有些只有主治的门庭若市,有副主任以上的反而不如他们,即使拼命做包装效果也不大,医院也不会为职称低的做包装。二级医院主要在县城,区域小,群众的口碑就是职称,如果在三级的大医院,没个职称没法活,患者选医生只有选牌子,不认识你啊。职称跟临床能力不对等,但工资绩效分配就差很多了,没办法,医院要提升档次和形象。从主治到退休这段时间太长了,这些人就吃亏了。老听到 社会 上的一些说法说现在怎么怎么虚信誉怎么怎么样,很多时候还是跟制度有关,一个家的生活质量谁没有责任啊。

难道对临床水平的评定就没有更好的评比方法?

执业医师和主治都是考的,但是副高,正高里面的门道太多了!能力是一方面!但是关系才是里面的重头!

其实医生晋升职称没有意义,主治医师就可以了,应该取消职称评比,浪费时间和资源,评比过程中还滋生腐败,评上了就能代表医疗水平高了吗,不见得,应该凭真本事吃饭,不要拿那个虚名头唬人。

我来试试回答这个问题吧。

在我还是一个年轻主治医师的时候,我认识好几个非常牛逼的资深主治医师。之所以说是资深的主治医师,是因为他们已经做了主治医师好多好多年了,与他同期毕业同等资历的医生有相当多,已经是上升到副主任医师,甚至有些已经是主任医师了,但他的职称还是停留在主治医师级别。

其中一个青年才俊,外国留学归来,基础理论一流,手术也做得非常好,人特别特别的聪明,是在一线的三甲医院,口碑很好,人缘也很好,这种人不管丢到哪里去都是是非常难得的人才。做科研写论文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他认为有相当多的科研和论文的含金量不高,纯粹是为了升职称而去做的,他觉得是在浪费他的时间,他想作为一股清流,坚持自己的初心,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看病人做手术,钻研技术方面。我个人一直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另外一位也是我的学习榜样之一,他在我们当地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大夫,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认识他。很多人很远的地方都过来找这位医生给他做手术,我有幸在轮科的时候跟了他整整一年,惊叹于他某些手术方面的高深造诣,他心灵手巧,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很多新的术式,很多新技术他琢磨过几天之后就能够很熟悉的运用。可惜,他由于时代的原因,是工农兵学员出身,一直是大专的学历,在这种职称环境下没办法进一步的晋升。

当然,这两种情况是不算常见的情况。更多的是一路在职称上面过关斩将的医生。由于现在的医生,最起码是本科毕业,有相当多的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的,所以他们在科研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只要平时努力积累,多看文献,多钻研,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考试,课题和论文方面,都是可以继续晋升的。

虽然说有些人是的确由于客观的条件限制,没有在职称上面再进一步,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很常见,最起码不是主流。如果一个医生,长期停留在主治医师阶段的话,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是相对的安逸,还是在自我提升上面更进一步。

我们国家医师按职称分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医师和主治医师是通过考试和考核取得的。而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是评定的。它主要由学历、工龄、论文、科研项目、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医院级别等因素决定。临床医生达到主治医师这个阶段时,他(她)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成熟,能够完成本专业的工作。只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就行了。目前我们国家特别是公立医院是按职称来决定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的,临床一线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医生为了能够进职,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甚至个别出现抄袭、买卖论文这类学术不良行为。职称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公信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引起了管理层警觉和重视。国外只有医师和主治医师,值得我们借鉴。国家近段时间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一线临床医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什么专家,教授,主任,皆一称谓而矣!俗世名利,何必强争!!!有职称并不等于有实学!!!努力钻研,开拓,做好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足矣!!!病人就是最好的评判员!!!救死扶伤,尽已职责!!!服务病人是宗旨!!!

在医生的群体里,确实有一部分医生是这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分析如下。
晋升到主治医师就行了的想法,一般在县级以下公立医院的医生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执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医师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分别对应于初级、中级、高级医师专业技术职称。

一般初、中级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晋升基本是以学历和工作年限为考评标准,其它的笔试部分、论文篇数等级,要求不高,只有到了副主任医师职称考评时,难度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最后到主任医师职称,难度就更不用说了。

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我国将医院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两大类,每一类为一二三级,每一级又分甲乙丙等,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三甲医院,就是指综合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一般县级以下公立医院,都是综合或者专科公立二甲医院,或二甲以下。由于医院的人员、规模、技术有限,一个医生取得主治医师职称以后,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临床工作的需要。

所以,晋升到主治医师就行了的想法,一般在县级以下公立医院的医生中间较多。
综合三甲公立医院,主治医师几乎都算不上是职称
处于市级以上综合公立三级甲等医院中的医生,就面临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竞争环境了。由于医院的人员、规模、技术等优势高度集中,临床需要解决的一些复杂问题,大多向三甲医院集中,所以,综合三甲医院需要大量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样一些高级医疗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

所以,在综合公立三甲医院里,一个具有中级职称的主治医师几乎就算不上是一个医疗技术职称。
基层医院,主治医师以后,再晋升,性价比不高
在回过头来分析,如果一个基层医院的主治医师,想要再晋升副主任医师,甚至主任医师,这就有点好比,一个县以下的乡镇幼稚园的老师,想要考在读的教育学硕士、博士一样,肯定不是主流的想法。

况且,一个基层的主治医师要晋升副主任医师,即使笔试部分花时间死记硬背,但是全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数篇论文,去哪里弄呢?办法也不是没有,但是,要么花老鼻子劲,要么花老鼻子钱。

关键是到头来还不一定能评上,即使评上了,还不一定指望能聘上,即使聘上了,那又怎么样?工资顶多每月增加200-300元。

所以,基层医院,主治医师以后,再晋升,性价比不高。
总结:有这样想法的,一般在县级以下公立医院的医生,因为再往上升,性价比不高。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根本就不应该有主任副主任医师这一规定!职称最高就是主治!剩下的一分为二:要么专研临床,要么专搞理论研究!临床上的以临床疗程为评价依据,理论研究的以开拓创新为评价依据!就这么简单粗暴!

我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职称我从助理一直考到主治,现在我通过考试已取得副高资格,但还要评审一下才能真正取得副高。副高需要论文,答辨;我现在感觉比主治还难,听别人说评审时还要走后门,我现在很苦脑,也很迷茫,打算不再评审了!我觉得这很不公平,我打算放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