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僧的为人?

如题所述

想要分析唐僧的为人,我们要从他这个形象的性格特点入手,在第一次读西游记的时候,我认为他是一个十分有儒者气息的一位僧人,从他面对妖魔鬼怪时的出言都感觉到唐僧这个僧人始终是保持着出家人的原始特点,慈悲为怀。

说起唐僧来,不得不说他在很多事情上是值得我们现代人佩服的,即使有时会讨厌他的啰啰嗦嗦,九九八十一难后我们我们都不自觉对这个人物心生佩服。执着、顽强二词形容他在不为过。

其实唐僧还有一个我们不容易察觉到的特点,那就是他本身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怎么说呢?他早已在上路的时候就已经彻底丢掉了自己的七情六欲,没有了七情六欲的一个行走的肉体仅仅只有大脑在运转,还有什么为人可言呢?在路过女儿国时,他毅然决然不为所动,这是很多皈依的僧人所做不到的,但是唐僧在面对荣华富贵的时候依然不为所动,可以说超出了一般人的界限了。

庙宇虽多,酒肉和尚却是处处有,谈起民里坊间常传闻的花和尚,俗人不免挤眉弄眼,毕竟这些都是人性中的部分,即使你做了和尚,你的心中能完全抛除吗?英雄难过美人关,君不见烽火戏诸侯,纣王因为己妃而不理朝政,类似这样的君王太多太多,这些君王自幼接受圣贤史书确仍然不能克制自己人性,而唐僧就做到了。

有人说唐僧可敬,因为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事情,但大多数人感觉他是不健全的,或许这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毕竟小说中的人没有优缺点是不符合小说惯例的。没有果断的领导力却成为了三个徒弟的师傅,没有敏锐的机警观察力确一次次否定徒弟的想法。这样的人是愚昧的,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团队中永远是毒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4

唐僧是一个性格复杂但是对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不懈的人,既然他作为取经团队的负责人,我认为作者在创作它的时候一定有自己的考虑。

他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圣人,从儿时就不大乐意看到别人杀生。宁愿用自己辛辛苦苦砍了一天的柴火,也要从渔夫手里换回来那条金鱼然后放生。年纪虽小,造化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祖挑选他最为取经的责任担当。与其说唐僧是一个师傅,不如说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心中惦记着万千黎民百姓,为了照顾这些百姓,不顾艰险求取真经,所到之处不停向人民宣传佛法以及亲民敬君的思想。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领导者具有一样的特征,有坚定的信念,为了让自己的目标达成,每天为团队里的人注入信念和信仰。

虽有佛法护身,既有十世金蝉子转世,但却没有实在的战斗力。为了让三个弟子臣服于自己,他经常借用外力来驯服弟子。这和领导者一样,善于借助外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领导威望。

但是唐僧也有着个性懦弱的伪善怕死的缺点。在很多时候却不能明辨是非曲直,屡屡听从挑拨与诽谤。这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的通病,这是性格里迂腐的一面所造成的。从这一点来看,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尤其在取经路上,他经常人妖不分,被妖魔鬼怪所迷惑。从这一方面看,他是一个毫无原则是分不分,而且非常固执的人。与这种类型的人相处,会有疲劳而且困顿的感觉。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在评价一个人时,既要看到坏也要看到好,这样才可以避免以偏概全。

第2个回答  2017-10-14

    没有看过《西游记》这本书,只是看过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说实话,看过电视剧,对唐僧的印象仅仅在“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上。至于他的为人,我觉得不咋地,太不咋地了。

    看电视剧版的西游记,我只认孙悟空。而唐僧却多次伤害孙悟空,让我很心痛。他相信一个外人都不相信他的徒弟,而就算他伤害了孙悟空,最后孙悟空还是选择原谅他,陪他斩妖除魔。

    关于唐僧,就是那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小人。如果他不是因为先天优势,被选去西天取经,如果他不是什么十世金蝉子转世,我想他什么都不是。而且他根本没有能力领导一帮比他厉害的徒弟嘛,他简直就是一个拖油瓶。

    从西游记的整个剧情中,他不管对谁都是彬彬有礼的,但是对他的那几个徒弟就不咋地了。悟空是探路的,八戒是逗乐的,沙和尚是挑担的,白龙马是他的脚夫。唐僧几乎什么都不用做,每天就是念经就可以了,连抄写经文都不需要。他还对救他的悟空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除了有一丝俊朗,他简直就是一恩将仇报的小人了。

    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领导几个能力比他强的徒弟的。不过谁叫他后台硬,有如来给他撑腰呢。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终于历经艰辛的到了西天,取得真经,但是因为少了一难,又将真经掉包了。

    在经过通天河的时候,真经掉入水中,摊开一看,居然都是空白的。唐长老居然在那里抱怨,抱怨。哎,我真的受够他了。什么都怪罪在别人身上,为什么不检讨一下自己。

    不过他也不全是缺点,他的优点就是有着平常男人没有的坐怀不乱的情怀。

第3个回答  2017-10-14

看完《西游记》的所有剧集,也看完了各种q版的西游记,还看了大话西游,综上所述对唐僧最真实的看法就是:奇怪的善良,无用的啰嗦,以及对知识不能及时运用,经常误会对自己最好的人。

奇怪的善良就是对恶人都那么善良,当然,这也是吴承恩当时著作这个小说的奇妙之处所在,没有唐僧这个具体人物的刻画,我想可能很难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唐僧明明知道站在对面的是恶人,还是会说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也因此而批判鲁莽的孙悟空,你如果不知道对面的是人是鬼还是什么东西,就应该听从别人的安排,虽然是师父,也不能把世间所有东西都对自己的徒弟有限制,自己应该认识到自己只是个凡人,就算可以教育徒弟,也应该吸引大多数人的意见,在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的那个剧集里也应该是这样的,一部磨砺心智而诞生的小说在师徒四人的感情中也加上了一点色彩,作者的手法很奇妙。

知识不能及时运用是指唐僧本身就是一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挂在嘴边的人,所以总觉得世间所有东西不管对自己如何都是善意的但是这其实不是佛教的初衷,佛教指的是在人生下来时是善良的,以后完全凭自己的造化。

经常误会对自己最好的人上面也提过了,孙悟空被赶走,这实际上也是现在这个社会某些人的缩影,听过一名作家说过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这个社会上我们对身边的人太严格,对陌生人则善良,如果反过来世界太平。说的很对,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要把错都归咎于亲近的人。

第4个回答  2017-10-14

西游记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的童年都是在西游记的伴随下长大的。我们可能最喜欢的就是敢爱敢恨的孙悟空了,他不仅法力高强,而且还是有着侠客一样的性格。他在西天取经的途中扮演着重要的守护者角色。正是有了孙悟空,一路上的妖魔鬼怪才没有真正的吃到唐僧肉。除了孙悟空,师徒四人中憨厚老实的沙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和唠唠叨叨的师傅唐僧也是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其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唐僧了,虽然唐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他的固执和愚昧确实让我对佛教徒的印象大打折扣了。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那一难。白骨精是算准了唐僧这个佛教徒的固执与愚昧所以三次化作人形去接近唐僧,想趁机把唐人掳走。可是没想到没有骗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于是每次都是被孙悟空一棍打死。这可惹恼了唐僧了,因为唐僧最忌讳的就是杀生了,孙悟空一下子就杀了三个,而且唐僧还不听他的辩解,于是就把孙悟空轰走了。唐僧的做法就让白骨精惊喜万分,因为没了孙悟空她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把唐僧掳走了。

最后事实证明唐僧的固执和愚昧差点让自己命送妖精之口了。最后还是孙悟空把他救了出来了。这种情况还是不止发生一次,后来还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情,他每次都是只凭自己的主观去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很难听从别人的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