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镇的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民俗风情一览表名称简介图片石排醒狮  石排醒狮位于石排镇的中坑村,于1995年5月成立了明德醒狮队,融合南北狮的优点,吸取各艺术形式的精华,让醒狮焕发出新的活力。明德醒狮队的特色节目有“醒狮飞高桩”、“蝎子守灵芝”、“群狮起舞”、“醒狮飞跃龙门青”等,在表演时能模仿真狮的站、走、跑、跳、滚、看、睡、抖毛、“睁眼”、“洗须”、“舔身”等动作,形态逼真,通过地面上或桩阵上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刚劲和威猛,表演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康王宝诞  “康王宝诞”的仪式仍保持原汁原味,表现出隆重的纪念、祝寿、祈祷和酬神活动,最主要的活动程序包括:初一解秽、出位、沐浴、更衣、壮行、巡游;初二至初七供奉拜祭;初七赞寿、出巡、答地头、安座等一系列活动。    福隆麒麟舞  福隆麒麟舞,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    田寮龙舟景  田寮龙舟景,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上,珠三角水乡由崇拜龙王而产生的祭祀、娱神、娱已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因为龙主司水,居住在水乡一带的人民更加重视对龙的祭祀与崇拜。为避免水上蛟龙的侵害,喜欢将船制作成“龙”的样式,让龙舟在江河上祭祀水神,祈求上天的保佑,逐渐形成了端午划龙舟这一风俗。划龙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友谊赛,称为“趁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会自发地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没有固定的时间、路线,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放标”,即“赛龙夺景”,群众称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   沙角龙舞  沙角龙舞,龙舞在沙角村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龙舞既是祈求神龙保佑东江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可娱乐民众、凝聚民心,沙角村每年农历8月初一至十五,由沙角村民舞龙自娱自乐,逢有重大喜庆节日就舞龙庆祝,并应邀外出表演。    “洪圣宫诞”  石排镇的“洪圣宫诞”民俗活动,有着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石排镇燕窝村、中坑村、埔心村等地,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纪念洪圣大王的生日诞辰,并抬着洪圣大王在村中巡游,以求得风调雨顺。其中以燕窝村的洪圣宫诞活动规模最大,有洪圣大王出位、吃贡、洪圣大王出巡,粤剧表演等。    田边“文武二帝出巡”  石排镇田边村小组的“文武二帝出巡”从清朝末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该村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六日,为期五天,活动主要为了纪念文武二帝并祈求保佑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文武双全。    谷吓“孔子诞”  石排镇谷吓村孔屋村民小组的“孔子诞”活动,从该村明朝末年开村以来就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约400年的历史,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孔子诞是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活动主要为了纪念该村始祖、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