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题所述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此看来,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输力。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标准》的呼唤,也是现代数学改革的方向。这对于学生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捕捉“生活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使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问题变为动态的亲身感受。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前我先创设这样一个妈妈会月饼的情境:中秋节的晚上,妈妈拿出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拿出一块。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宝宝甲一块。宝宝乙连忙说:“一块不够,我要2块。”妈妈将第二块平均分成4块,分给宝宝乙2块。宝宝丙见妈妈满足了宝宝乙,也叫着说“我要3块。”妈妈将第三块平均分成6块,分给宝宝丙3块。三个宝宝认为妈妈满足了他们。很高兴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民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得多呢?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宝宝丙,有的说宝宝乙。有的说三个宝宝一样多。我又让同学们拿出学具(三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分组操作,观察探索后得出结论:三个宝宝一样多。这时我又问:聪明的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宝宝的要求,又分得这么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明白了。这就揭示课题,导人了新课。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有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充满魁力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联系“生活画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人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又如教学“求总数应用题”时,根据小学生兴趣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草地上有7只白羊正在吃草,又走来了4只黑羊;有6只花蝴蝶在花丛中(4朵黄花,8朵红花)飞舞,又有5只白蝴蝶在红花上……①教师想象带着学生到这个春光明媚的郊外去春游,并观察身旁的美景,想一想,从数学的角度能说一些什么?②四人自由组合,交流你观察到的情境,自由地编出应用题。③课堂反映,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对画面.局部内容进行动态闪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编出各种各样的应用题……由于画面生动、内容丰富,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被激活。他们能在现有的知识起点上进行探索,组合条件和问题编出“求总数”的应用题。通过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整理,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求总数”应用题和“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孕育了“相差关系”应用题的内容,为后继知识学习做准备。
三、贴近“生活经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就力。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封闭,人为编造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创造性地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设计了“种菜大户张大伯,卖给食堂白菜40千克,每千克0.8元,黄瓜34千克,每千克1.4元。请你为张大伯代开一张发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年月日的许多经验,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自己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组上交流自已发现的问题。汇报时,一年有十二个月,分成大月和小月,大月有三十一日,小月有三十日,二月二十八日或二十九日,这些知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出示1990年到2000年二的天数让学生研究四年一闰的规律和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四、再现生活画百: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再现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如在教学“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后,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量出一捆电线的长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尝试,提出了如下几种方法:(1)把电线拉直,对折几次后,量一量每段长度,求出总长度;(2)量一量一圈电线的长度,数一数电线的总圈数,求出这捆电线的总长度;(3)剪下一段电线,量出这段电线的长度,分别称出这段电线及整捆电线的重量,再根据“单位长度的重量一定,总长度与,总重量成正比例”求出电线的总长度;(4)称出该相电线的重量,把它与标明长度的原封未动的同种电线进行比较,求出总长度。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挥个性潜能,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从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过程,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