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历史上的“自拍”楷模,天赋极高的文艺青年,有什么样的艺术成就?

如题所述

文艺复兴“三杰”的事迹已经在后世广泛的流传,但文艺复兴时期人才辈出,也有不少拥有才能的杰出作家被现代人“埋没”。现代的人都喜欢自拍,自拍能展现自己的美观,但是在文艺复兴的时代,想要“自拍”也只能通过的作画的方式。

在那个时期,有一名后世名声赫赫的艺术家在当时可是一个“自拍狂魔”,自己年幼时就开始为自己作画,整个艺术生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一个“自拍”狂魔的故事你们是否知道呢?

丢勒自画像

丢勒的童年历程

在物资匮乏的十五世纪,德国的纽伦堡的一个普通 家庭,一个拥有18个孩子的穷苦家庭,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这样一个庞大却贫困的家庭,却有两名孩童孕育着大大的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而家庭的环境是实在不允许的。

于是这两名兄弟开始抽签决定,是谁去打工,是谁去上学,坎坎坷坷的得出了抽签的结果,哥哥到矿场打工挣钱,等到对方学成归来再换人工作赚取学费。结果是弟弟被抽中了先到艺术学院进修,而哥哥在矿场打工赚学费。

为了不辜负哥哥的厚望,弟弟在艺术学院努力的学习,弟弟的天赋异禀和刻苦的学习,很快得到老师的赏识,很快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弟弟衣锦还乡,哥哥的却因为矿场的劳苦生活,手早已磨损不堪,提笔都成了一件难事,艺术生涯已经泡汤了,而弟弟为了纪念哥哥的牺牲,而创作了这一副后世闻名的《祈祷之手》。

丢勒《祈祷之手》

其实细心的赏画者们可以看出,这幅画手的原型并不是在矿场劳作的哥哥,而是丢勒以自己的手为原型创作的一副手的画。当然上面的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留言罢了,但比较当时的年代,也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吧。

丢勒天赋初现

丢勒最早期的《自画像》这是丢勒年仅十三岁时候所做的第一幅“自拍”。从画作的表面上看,丢勒的洞察力就远超常人,相比部分刻板的自画像,十三岁的丢勒在为自己作画的时候甚至加入了动作,给画作增添了一丝丝的喜感,在细节上也将自己的五官刻画得很到位。

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

无论是光线的运用还是柔和的线条甚至是脸部的阴影细节,都描绘得十分的用心,这样一名“自恋狂”在早期的时候就为了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做了铺垫,丢勒为自己创作相比文艺时期出色的画家拉斐尔和达芬奇都要早得多。

1493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自画像当时年幼的丢勒已经在纽伦堡展露头角,拜师在著名画家沃格缪特的门下学习,在纽伦堡有这样的一个学习风俗,学徒们都要出远门历练,在期间自行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手法,相当于出国留学一样的模式。

丢勒当然也是纽伦堡众多学员的一员,但是丢勒的游学经历却历经坎坷,最初的愿望丢勒想去向雕刻大师马丁·施恩告尔学习雕刻技术,但是的在求学的途中,施恩告尔就去世了。随后丢勒辗转到了斯特拉斯堡去投奔另一位杰出的大师,在大师的指导下,丢勒完成来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自拍”。在完成之际,丢勒就将此画送给了自己的未婚妻当做定情的信物。

丢勒自画像

在这幅画作中,色彩、线条和阴影方面还称不上一副优质的艺术作品,但在光影方面和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都十分的到位,丢勒手上拿着的刺蓟花是这幅画的亮点,在当时刺蓟花是象征着爱情中的男方向女方表示忠诚的代表,这幅“自拍”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对未婚妻充满爱意的表达,也因为这幅画迎娶了身为贵族的妻子,身份地位都因此上升,金钱名利双丰收,还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

1498年丢勒《自画像启示录》

《启示录》

经过了五年的深造,丢勒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创作,在这5年,完成了流传世间的木板组画《启示录》,对比与之前的自画像,这个时期的自画像在色彩、光线和场景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更能凸显出丢勒艺术家的优雅气质。

《启示录》细节1

经过自己仔细描绘过的脸庞和衣服的细节部分,眼眸中透露的非凡气质,让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艺术创作家特有的气质,这样真实的展现手法,在当时是非常的稀缺的。

这一双带着手套的手,强调了自己身为艺术家的地位,这样高贵的双手是不允许从事劳苦的工作的,透露出丢勒追求的高雅和高贵。

《启示录》细节2

细心的读者们可以能可以看出,这幅画甚至连窗外的阿尔卑斯山的景象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从侧面向我们展现了最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风景画风格,也透露出丢勒曾经到此经历过的历程。这幅画也刻画出丢勒的个人创作的方向:将自己最真实的现实展现出来,作品就会自然而然的丰富精彩。

艺术的升华

在代表新纪元的1500年,丢勒为了表示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自信和信仰,在宗教文化和推崇古文化复兴的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了以自己为模板致敬耶稣的仿妆图。

将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

右上角这简单的几句话表达的是:

“我是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列希特-丢列,用木板油画的方式,用持久的颜料所完成的画作。”

才华横溢的丢勒将自己装扮成耶稣,卷发、浓密的胡子、毛领盛装、眼光望向朝圣者,用正面的展示来致敬耶稣,用自画像的方式来展现出对耶稣的虔诚,丢勒也在表达,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应该承担着跟耶稣相同的使命,和自己最严谨的作画态度。

自画像细节

这是丢勒展现自我意识最强烈的一副自画像,也能看出,丢勒通过自画像的方式来审视自己,也通过自画像的方式展示出自己身后的艺术水平,这个自画像也在暗示:

我,丢勒是一名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艺术家,耶稣虽然值得敬仰,但是我们依然得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

这幅传世的经典名作也代表着西方艺术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游学意大利在艺术创作水平的上升期,丢勒曾经两次到意大利游学,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威尼斯画家贝里尼和拉斐尔。贝里尼的画作色彩和光线运用的手法让丢勒耳目一新,也是在威尼斯游学的期间,丢勒第一次了解到了宣扬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并达成共鸣,决定创作相关的画作。

丢勒《蓝色的翅膀》

在拜访拉斐尔的期间,也了解到拉斐尔也是一个自画像狂人,了解到了拉斐尔温润、光辉的画风,两人相见就如同一见如故一般,交谈甚多,两人还相互交换了自己满意的自画像作为纪念品。

新教徒的兴起时间线发展到了1517年,这段时间的欧洲相对来说比较动荡,而丢勒的风格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改变,当时的人文主义和印刷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主张神学的马丁·路德开始挑战天主教的权威,抨击教皇和教会的专制独权,批判教会的黑暗面,想要软化教皇的权利,让信徒们拥有的权利能变得更高。

马丁·路德

身在德国的丢勒虽然没有见过马丁·路德,但是略有耳闻,通过书籍上的记载,丢勒开始对马丁路德开始敬仰了起来,这一系列关于马丁·路德的书籍让丢勒解决了一系列思想上的难题。此时的丢勒身上的骄傲和自满已经被马丁·路德的精神而驱赶,丢勒的风格也开始有了转变,代表这一时期的画作《四教徒》就能完全展现。

《四教徒》

丢勒通过画作来向马丁·路德发出响应,宣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新教的教徒,而画中的教徒们没有丢勒《自画像》的突出特点,但是都独具特色,展现了教徒中四种最典型的性格,也具有新教主张的风格特点。

晚期的病痛折磨下的丢勒1520年之后,丢勒的健康情况发展较为恶劣,经常卧病在床,饱含病痛的折磨,在这期间,我们可以看出丢勒的自画像呈现出来了自己万年的状态,虽然没有动用色彩的修饰,但是这样的画作能让我们看出甚多。

丢勒晚年自画像

我们可以从画作中看出,病痛的折磨让呈现出一股忧郁的气息,相比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早年的神采奕奕已经丢失了,从侧面表达出自己的命运和耶稣挂钩,自己晚年因受病痛折磨和耶稣受到迫害一般,都饱受苦痛,表达出仿徨。

结语

丢勒的天赋异禀,早在孩童时期就能创作出细节慢慢的自画像,到巅峰时期将自己比拟成耶稣的自画像,游学和新教徒的影响晚年创作,把自己命运和耶稣相挂钩的晚年自画像,丢勒几乎用自画像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和审视自己,这样的自我展现形式也是德国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发展历程发展自画像,也让我们看见丢勒精彩的一生,也是现代最宝贵的绘画佳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