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仙幼虫怎么养?高分!急!

我买了一只独角仙幼虫,不会养…请问要给它什么环境?吃什么?

要想养好独角仙的幼虫,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一个容器、木头屑、喷壶、清水等。要通过筛子把买回来的营养木屑进行筛选,把粗糙的和细腻的木屑分隔开来。

先在一个透气的容器里面垫上一层比较柔暖的木屑,然后把独角仙的幼虫放进去,然后一层一层的盖上,最后把粗糙的木屑放在上面。

独角仙的幼虫在在蛹化之前都会在木屑里面生活,平时需要注意一下木屑的湿度还有及时清理一下木屑里面的粪便。

扩展资料:

幼虫在腐殖土或木屑堆内部生活,一般不会将自己暴露在外面。因气门开放,所以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然很容易因身体快速失水死亡。

幼虫在食物堆中缓慢活动并取食,排出椭圆形略扁的粪粒。此种幼虫较为温顺,可以群居,但密度过大食物不足也会发生互咬现象。

触角有嗅觉功能,如果附近有蛋白、脂肪等含量较高的食物,幼虫会前往取食。如果环境温湿度不足、透气性不足或食物耗尽,幼虫会钻出地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独角仙的幼虫饲养法
1.使它产卵:(交配后) 独角仙和深山锹形虫等,把母虫放入装有腐植土
约15到20公分以上的箱内, 箱子大一点较好,可以让它充分下蛋.约1到2周左右
自然会下蛋,产卵是在夜 间进行,所以箱子要放在晚上是暗处
(有些地方你可能整夜有灯光会照到) 而且安静的地方,这样比较好!通常此时母虫
不像平常晚上活跃, 而是在箱底 产卵,看不到它出来活动.母虫产完后不久后就会死掉,赶紧拿出

2.蛋的孵化:幼虫约在10天左右会孵化出来,如果提早用手把蛋找出来,
有可能 长霉,因此在母虫死后2周左右才挖比较安心!

3.取出幼虫:母虫死后两周左右才把土倒在报纸上找幼虫,
用汤匙取, 不可用手拿虫!

4.养殖箱的布置:底部用10-15公分的黑土或细鹿沼土(书上写的,应该是一般泥
土即可)压紧做地基,上面再放20到25公分的腐植土(按前次所提先杀菌),
将来 幼虫多会在交界出化蛹.

5.第四点的箱子可以用原来的产卵箱重新整理,箱子太小,幼虫会太拥挤,将来
会造成死亡,或是成虫体型较小.盖子也很重要,最好能保湿,
可以加用塑胶袋 部份通风外,可以保湿.

6.幼虫也可分开养(也比较好,因为大家的箱子很少是超大能容下20~30只幼虫.
放置场所避免日照,通风好,最好也看得到,免得忘记了,厕所是个好地方!

7.水份的添加:幼虫饲养最忌土过於乾燥,春天和秋天约二三天加入土量10分之
一的水,冬天时有塑胶袋包著,一个月加两次,也是10 分之1的水!

8.冬天由於温度较低,放置室内较温暖的地方,甚至是温室!

9.换土:幼虫食物就是腐植土,排出的粪便会往上推,虫越大时,粪便越大粒,当土
的表面开始出现粪便,用汤匙取出,换新的腐植土再继续饲养.

10.温度:冬天要保持在22~25度C左右(如果是不冬眠的成虫比照办理),
必要时用电 热器保温.

幼虫分开养比较好管理

不同大小的罐子,随幼虫更换,或是直接用大的.

锹形虫幼虫食性大解密1

前言:
最早期养锹形虫多半以木屑或挖到幼虫的枯木来饲养,后来有人用发酵木屑,或者太空包来养。
现在则有台湾的菌母瓶或是日本的菌瓶可用。然而为什麼用来种菇的东西却成为养大锹的圣品呢?
锹形虫的幼虫究竟需要吃什麼东西?一些观念不知是对是错,如果了解了锹幼的食性,就会分辨清楚了!

概论:
锹形虫幼虫(以后简称锹幼)在自然界中大多是在木头里生活,同样地在木头里面的还有其他的昆虫存活著。
所以有非常多昆虫住在森林里。以热带雨林而言,超过两百万种的昆虫住在其中。
再从对於树木的关系可以分成三大类。

1.一次性昆虫:寄生在健康的树木或少部分枯木的族群。例如鳞翅目。
2.二次性昆虫:寄生在生理上已衰弱的树木甚或让树木死亡的害虫,例如小蠹虫科。
3.腐生昆虫:从动植物遗骸摄取营养或是寄生在枯木里的。例如锹形虫和一部分天牛或等翅目(例如白蚁)。
再从食性分的话,有食植性,食肉性,杂食性,腐食性。若从范围而言,有单食性,狭食性,广食性。
另外说到地球生态系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及还原者三种。

初论:
锹幼是属於[腐食,杂食的第一次消费者之腐生昆虫],别小看这些好像无关紧要的长篇大论,
至少我认为:锹幼吃的是腐木,不是生木,更不是加在木屑里多营养的添加物,甚至连狗食,
我觉得锹幼比较会吃的是开始发霉的狗食。因为锹幼是狭食及腐食性。因为自然界中锹幼是存於朽木中,
所以它的食物就是木头,它也不需要维他命之类,什麼补品像高蛋白之类也不能直接吸收,
乃是透过共生菌的作用。同时也不必多虑木头泡水会冲掉养分,因为它吃的是木头部分,那是冲不掉的。
而添加物对共生菌比较有用,间接促进锹幼的消化与吸收。开头说到这,有了一些疑问,
为什麼非朽木才行?木头有什麼养份?蛋白质从哪来?共生菌是什麼?为什麼可以用菌瓶养?什麼木头比较好?

锹形虫幼虫食性大解密2
1. 狭食性:
之前提到锹幼是属於第一次消费者。广义而言应该是以所有绿色植物为食者,
(第二次者就是吃第一次消费者,如斑马吃草,狮子吃斑马,就包括生产者,一二次消费者),
但因为锹幼是狭食性,所以不是所有树木都可以吃,基本上以壳斗科为中心的阔叶树,最常提到就是栎树,
台湾则有青刚栎树。至於其他杂木林虽然是阔叶林,就不是首选,比较差一些,至於针叶林更不能用。
这好比保育类的珠光凤蝶幼虫以马兜铃科为主食一样道理。不过锹形虫有很多属别,也分布於全世界,
而且各地树种有所不同,本篇以大锹为对象讨论之,必须先加说明。因为有的锹幼不能用菌瓶,
有的是吃腐植土,因种类不同有差异性在,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因其狭食性所限!

2.木头的成分组成:
(1)纤维素:约30-40%

(2)木质素:约20-30%

(3)半纤维素:约25-35%

其余少数为糖类,脂质及蛋白质。

3.能量的转换:
我们知道植物能由空气中吸收的二 氧化碳及由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养分及矿物质藉由光合作用将太阳能
储存於碳水化合物中,并建造其组织结构,其能量普遍存於纤维素,糖类,淀粉及木质素中,
而副产物就是动物赖以所需的氧气。人类吃米饭面食吸收淀粉转化的葡萄糖,而锹幼消化吸收的是
纤维素分解后的多糖类,双糖及单糖。(不过纤维素被木质素所保护,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分解!)

4.木质素的降解:
树木除外层的导管筛管形成层外,内部几乎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藉由木质素固定著。
木质素是一高分子量,不溶性的复合体,构造复杂及多样性,大部份许多O-甲基化的苯衍生物组成的。
其本身很难生物降解,所以能保护植物体其他的聚合体,例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就像动物有角质表皮, 昆虫有甲壳一般。

如果要比喻的话,木头里的纤维素就像钢筋,半纤维素就像沙,而木质素就水泥一样。因此在生态系中,
占植物大部分储存能量的纤维素如果因木质素而不能被分解的话,木头永远不朽化,
其他消费者(指第一次消费者)就不能取得生产者制造的养分能量,事情就严重了。事实上少数微生物具有
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其中包括一些担子真菌、一些子囊菌和一些细菌。所以说为何朽木或朽木屑
才能养锹幼就是因为木质素被降解之后,锹幼体内的共生菌才能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然而日本书上所写菇(蕈)类是唯一能单独分解木材的微生物,并不适当,还有其他真菌像霉菌,
酵母及放线菌等也可以降解木质素,也就是说这些真菌或细菌也能分解木材。换言之,
就是发酵的观念由此而来。 至此我们才知道为什麼要用朽木,甚至要发酵,就是因为短短发酵1个月的时间,
可以相当於在野外让木头任其腐朽数年才达到的腐朽程度,更明白的说就是木质素降解的程度问题。

5.机丁质:
有关木质素或是真菌的详细内容,读者可以上网搜寻,有更多学术上的详细说明。
然而以上所提似乎只提碳水化合物,那麼蛋白质呢?还有一件挺重要的是,就是机丁质,
它是甲虫外壳主要构成元素。它和纤维素和真菌又有什麼关系?

锹形虫幼虫食性大解密3
1.补充说明:
(1)在研究过昆虫生理的营养部份后,修正对锹幼的食物或添加物不需要维他命的讲法,
维他命主要需B群维他命。B1及B2可由共生菌或说共栖微生物合成提供,其他在酵母或食物中可以提供
(若对锹幼而言,就是朽木或腐植质等),只是维他命的所需占极少却又不可缺,所以若是想在添加剂中
加维他命的话,可以加菌母,因为菌母还有提供其他营养素或酵素的功用。

(2)壳斗科的树种很多,全世界有8属1000多种树,台湾据说有52种,读者可再自行查询,
其他阔叶树的朽木也是能养锹幼,只是现今焦点放在饲育出大型个体出来,所以当以壳斗科为主,
这点也需说明,并非其他树种被排除在外。

(3)有关树木的构造:树木包括 树皮、韧皮部、形成层及木质部(主要部分),木材成分中主要是纤维素,
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其次还有聚乙醣,聚戊醣,木糖,聚己醣,淀粉,糖类及蛋白质。
这些成分其中尤其以木质素而言,昆虫从未有能够充分消化和分解者,即使以纤维素而言,
白蚁体内也是靠原生动物相(如共生菌)去消化的,但也有像一些天牛类及番死虫科就具有纤维素酵素。
所以像无纤维素酵素的锹幼,想要消化吸收纤维素消化吸收,必需依靠体内 的共栖微生物。

附带提的是,这些微生物种类各有不同。同时各种锹与兜应该也有不同的共生菌,因为从所饲养方式
不同经验可以来推断。还有一点很重要也易被误解的是木质素并不是完全包住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只是多所限制罢了,还是有部分纤维素或半纤维素因木材被打碎,或是经昆虫咬时碎裂被部分
暴露出来而直接被共生菌分解。

主要是纤维素虽可以在温和酸水中溶解,但木质素则为不可溶性。因此真菌的存在提供木质素被降解,
也使得纤维素等被继续利用,也是树木死亡后大自然有机能量的继续利用。(碳化物的循环:光合作用把CO2
以碳水化合物各种形式储存利用,动植物及微生物又利用这些,最后以呼吸作用释放出CO2,回归大气,
继续循环,并且每个环节当中或释放能量供生物体本身所需,或消耗能量制造生物体生长所需,
详情可以查生化方面书本,不另赘述)。

还有纤维素也普遍存在於植物细胞中,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第二多就是几丁质),占有机炭物的
50%或以上。 据研究通常昆虫粪便仍含有许多比例的纤维素并未被完全消化,所以说像缺乏纤维素酵素的锹幼
也是看的出其粪便也是有多未消化的木屑,因此会有再回投吃其粪便的情形。因此锹幼把朽木屑咬碎裂,
以促进共生菌对纤维素的分解,以利自身吸收被分解后产生之各种糖类及养分,所以照说应当较细的木屑
对於锹幼是比较有利的。

但是对发酵过程则须注意,太细的话因为利於发酵,凡而容易被这些发酵主体的各种微生物吸收利用,
木屑成为腐植质,变成我们说的过度发酵,那只好换成餵兜幼。这也部份说明锹幼和兜幼所需食物的差别
及其食性不同。又因为实际上有可能介於中间阶段的时候,我们也不易分出到底算木屑或算腐质土,有待讨论。不过我们也知道锹幼吃过的废木屑可以餵兜幼,也是因为锹幼并未完全用掉所有的养分,而微生物的存在,
使得木屑继续转变为腐植质(腐质土的腐植质来源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有机体进入土壤后,
最终转变的聚合形态而来),而兜幼正需要营养的腐植土。

2.先说昆虫所需的营养:
其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之主要来源是醣类,其次需要具有氨基氮的来源(以蛋白质型式出现),以及包括固醇的来源,此类常是脂肪及油类的主要成分。此外上需要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群以及矿物质类。维生素上面有提到,
醣类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有关部分,提到真菌时会再说。其他部分以后也会陆续再提。由於深入研究各种资料
之后,发现很多东西和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物质能量循环有关,相信将来一一写出的话,大家对大自然的惊奇
有更深的体会!还有像发酵,真菌,共生菌,腐植土...都很好奇是什麼?

别著急,今年冬天虽不能抓虫,还有这些文章可以让我们好好去想想,讨论一番了!

参考资料:《养虫一步一步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30
快快给它些腐殖土,让它钻进去,暂时就可以了.
要用那种没有化肥的、腐殖质多的花卉腐殖土,独角仙的要求不高。在土放一些腐土屑和碎落叶提高腐殖土的营养度。
变成虫了喂一些水果饼干就可以了
土就没太大要求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