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和锡伯族有关系吗?

如题所述

关于锡伯族和满族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说法:
一是认为他们是鲜卑人的后代;二是认为他们与满人同属女真人。
鲜卑后代的说法我不熟悉,希望有了解的人可以用确切的证据说一下~所以只给你讲一下我了解的女真人的这种说法。
在元代,由于当时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会强制该地区的人加入蒙古人的军队,所以到了后金的时代,锡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随着后金的强大,后金将这部分锡伯人买回了女真部落。这就说明在蒙古以前,锡伯人就是是女真人。在蒙古时期锡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后金时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锡伯人通常通晓满语和蒙古语。
而后划分的八旗——很多人对八旗制度存有误解,认为是一个民族大杂烩的制度——但实际上八旗分为三种: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到了清代曾重新调整三个八旗,满蒙尚可通融,但通常汉人以及被汉化的非汉人是要被划做汉八旗中的),而锡伯人是被划做满八旗中的。这就说明当时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划分的满洲共同体中,锡伯人被看做满人而不是单独的锡伯族。从满洲实录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只存在sibe aiman(锡伯部),并没有sibe uksura(锡伯族)。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女真。
当然这只是从元以前说起,再往前是否能追述到鲜卑上我也不清楚,希望诸位锡伯兄弟海涵,我并无恶意。
我想最起码在清代,锡伯人与满人是一个民族。他们说着满语,也拥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现代的满人丢弃了自己的文化与根本,而锡伯人将我们共同的文化语言很好的保留了,这一点现在的满人应该觉得惭愧。
之所以现在划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主要是因为当年一部分人西迁到新疆,新中国划分民族学习苏联又搞的很乱。在东北,很多家庭那个都有这样的现象:哥哥的孩子省份正上写着锡伯,而弟弟的孩子写的却是满族~这也说明以前这两个民族实际上是一个民族。
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民族历史

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一)满族的起源
  虽然严格地说,满族的历史至今只有四百年左右。但满族先世的历史却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从先秦时代的肃慎人。汉代至三国,满族先世肃慎人又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时期,满族先世又称靺鞨。至宋辽时期称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今辽宁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女真人从此置于元朝统治之下。
  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曾多次助明朝北征蒙古,因屡有战功,建州卫指挥使阿哈出被明朝赐名李成善,其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永乐末年,释家奴死,其子李满住袭建州卫首领,1423年,李满住率众迁移到婆猪江(浑江)流域。至努而哈赤起兵时,女真各部被分裂为40多部。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各部纷争,仇杀无止。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强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强烈要求。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吸收了我国北方其他一些民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1616年努尔哈赤肇建金国(史称后金),定都盛京(今沈阳)。1635年皇太极下令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宣布放弃汗号改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其子福临入主北京,开始了清朝统治中国的时代。
(二) 满语源流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古老的女真人,通过不断地与周边各民族融合,最终在十七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满语也随之从女真语演化而来。满语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蒙语、汉语等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历史学家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家都认为,使用阿尔泰语系各种语言的人民,早期都源于中国的北方。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满-通古斯语族共有12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中国有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女真语6种。
  满语亦称“清语”“国语”,辅音有25个,其中3个只用于拼写汉语借词。元音有6个,无长短之分,有复元音。有元音和谐律,但不很严整,有语音同化现象。具有粘着语的特点。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居中,谓语在后。虚词较丰富,可灵活表达语法意义。名词有格,指人名词有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体、式、形动和副动等形态变化。是一种表达意义丰富,形式多彩的语言。
  满语不容置疑是源于女真语,但是满语并不是女真语,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成的一种新语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7
关于锡伯人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说法:

一是认为他们是鲜卑人的后代;二是认为他们与满人同属女真人。

鲜卑后代的说法我不熟悉,希望有了解的人可以用确切的证据说一下~所以只给你讲一下我了解的女真人的这种说法。

在元代,由于当时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会强制该地区的人加入蒙古人的军队,所以到了后金的时代,锡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随着后金的强大,后金将这部分锡伯人买回了女真部落。这就说明在蒙古以前,锡伯人就是是女真人。在蒙古时期锡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后金时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锡伯人通常通晓满语和蒙古语。

而后划分的八旗——很多人对八旗制度存有误解,认为是一个民族大杂烩的制度——但实际上八旗分为三种: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到了清代曾重新调整三个八旗,满蒙尚可通融,但通常汉人以及被汉化的非汉人是要被划做汉八旗中的),而锡伯人是被划做满八旗中的。这就说明当时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划分的满洲共同体中,锡伯人被看做满人而不是单独的锡伯族。从满洲实录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只存在sibe aiman(锡伯部),并没有sibe uksura(锡伯族)。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女真。

当然这只是从元以前说起,再往前是否能追述到鲜卑上我也不清楚,希望诸位锡伯兄弟海涵,我并无恶意。

我想最起码在清代,锡伯人与满人是一个民族。他们说着满语,也拥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现代的满人丢弃了自己的文化与根本,而锡伯人将我们共同的文化语言很好的保留了,这一点现在的满人应该觉得惭愧。

之所以现在划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主要是因为当年一部分人西迁到新疆,新中国划分民族学习苏联又搞的很乱。在东北,很多家庭那个都有这样的现象:哥哥的孩子省份正上写着锡伯,而弟弟的孩子写的却是满族~这也说明以前这两个民族实际上是一个民族。

希望我说清楚了我所了解的满人与锡伯人之间的关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17
关于锡伯人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说法: 一是认为他们是鲜卑人的后代;二是认为他们与满人同属女真人。 鲜卑后代的说法我不熟悉,希望有了解的人可以用确切的证据说一下~所以只给你讲一下我了解的女真人的这种说法。 在元代,由于当时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会强制该地区的人加入蒙古人的军队,所以到了后金的时代,锡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随着后金的强大,后金将这部分锡伯人买回了女真部落。这就说明在蒙古以前,锡伯人就是是女真人。在蒙古时期锡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后金时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锡伯人通常通晓满语和蒙古语。 而后划分的八旗——很多人对八旗制度存有误解,认为是一个民族大杂烩的制度——但实际上八旗分为三种: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到了清代曾重新调整三个八旗,满蒙尚可通融,但通常汉人以及被汉化的非汉人是要被划做汉八旗中的),而锡伯人是被划做满八旗中的。这就说明当时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划分的满洲共同体中,锡伯人被看做满人而不是单独的锡伯族。从满洲实录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只存在sibe aiman(锡伯部),并没有sibe uksura(锡伯族)。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女真。 当然这只是从元以前说起,再往前是否能追述到鲜卑上我也不清楚,希望诸位锡伯兄弟海涵,我并无恶意。 我想最起码在清代,锡伯人与满人是一个民族。他们说着满语,也拥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现代的满人丢弃了自己的文化与根本,而锡伯人将我们共同的文化语言很好的保留了,这一点现在的满人应该觉得惭愧。 之所以现在划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主要是因为当年一部分人西迁到新疆,新中国划分民族学习苏联又搞的很乱。在东北,很多家庭那个都有这样的现象:哥哥的孩子省份正上写着锡伯,而弟弟的孩子写的却是满族~这也说明以前这两个民族实际上是一个民族。
第3个回答  2020-04-26
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 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锡伯族是留守在嘎仙洞的拓拔鲜卑余部,北魏之后,被科尔沁蒙古统辖,其吉祥瑞兽直到现在都为鲜卑兽,很多长辈家里墙上还贴着,在那个时代鲜卑是北方大部,这也可以证明北方多数民族相互交流的通用语言广泛为鲜卑语,因而也就能说得通当时满洲创立文字是基于鲜卑口语糅合其他地方语言和蒙文为基础形成了多部落多民族混合的满族文字,但其大体为鲜卑口语;因锡伯族战力彪悍、精通骑射兼当时的武器专家,又因性子直来直去,所以在清时期满族一直对锡伯族采用分化而治,化整为散遍布东北三省的各个角落,这种情况延续到乾隆时期,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抽掉4000余名锡伯军队和家属发往新疆伊犁驻防边疆两百余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孟艮土司召散等侵犯我国云南普洱府境,攻占东里等地,对边境居民进行烧杀抢掠,次年又纵兵围攻腾越、永昌各边地,1767年清政府以明瑞为云贵总督率军进剿但为缅兵所败,缅军向我纵深进攻,1769年清政府谕令锡伯将兵1000名作为增援兵赴滇作战并取得胜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近代满族全部汉化完成,满族兄弟想重拾本民族语言却一直无从着落;后来因满文文献翻译工作都是由锡伯族担任,这就导致一些满族兄弟非常尴尬了,起初他们以请教的方式向锡伯族求教,后来就不太不满足于此,并起了心思,有的说锡伯口语就是满族口语,有的说锡伯口语是满族的方言,有的说锡伯族是满族的分支,各有其说,最后在莫名其妙的猜想下强行把锡伯族同满族归为女真后裔,但我们还是以史书记载为准;言归正传,后来满族语言学者竟拿向锡伯族学来的锡伯语来争议锡伯口语的归属问题,这是不是很荒谬?这让锡伯兄弟在无奈之中却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民族历史终究是要讲究严谨和考证的,经DNA检测锡伯是最接近鲜卑的,并得到了广大语言学者的认同。
最后祝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繁荣富强。
第4个回答  2009-01-26
他们的语言同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
但探究一个民族的来源往往是很麻烦的事。那是不断分化、融合的演变过程。
以我的了解他们好象没多少关系,没直接关系似的。锡伯人可能跟鲜卑人有很大的关系,而满族人是东北肃慎人的后代。
我也不明白他们的语言关系怎么那么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