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型

如题所述

大多数人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解,往往立即联想到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或是从初加工向深加工的产业延伸。这种认识是否准确?基本是的,但不全面。
这种看法仅触及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维度,即针对那些已步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地区如何向后工业时代迈进的理解。然而,对于那些占中国国土面积70%的中西部地区,在尚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缺乏资本和人才积累的情况下,新型经济的发展似乎成为了一个难以实现的命题。
笔者看来,当前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界定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维度。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利用资本和科技集中的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和创意科技产业。另一方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需实现从农业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型。预计将有许多新兴城镇和工业区在中国内陆兴起,这需要大量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处于高峰期,投资将继续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这种分阶段的转型表明,中国不太可能出现某些行业的急剧衰退、严重的生产力过剩或投资停滞。换言之,中国不会经历大幅的经济增速下降,其经济发展总体上应保持平稳。
对于证券投资者而言,在这种双维度转型背景下,如何投资呢?笔者建议,投资者可以根据这种转型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传统行业中,如水泥或工程建设,应关注那些中西部的业务较多的上市公司。在汽车或医药等新兴领域,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行业格局,预见未来这些行业将经历大量的淘汰和并购。在新兴领域,投资应围绕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改变这两个大方向,深入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消费者将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以及如何使生活更加便捷等问题。有句话说得好:“思维决定高度。”作为投资者,应多考虑长远和宏观的问题。只有方向正确,投资成功才有了基础和前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