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18
礼俗,即礼仪习俗,涵盖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传统礼俗包括冠礼、生辰、婚姻、祭拜、座次、丧葬等。
1. 冠礼: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礼前先筮日、筮宾,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等。
2. 婚姻:古代婚姻分为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
3. 生辰八字:古代算命术认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共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4. 顶礼膜拜:顶礼指跪伏在地上,用手碰及所崇拜的人之足;膜拜指双手加额,长跪而拜。
5. 揖让:宾主相见的礼节,有三种揖让方式,分别用于不同关系的人。
6. 坐·跪: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
7. 座次:古时在公共场合,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8. 丧葬:人将死时叫做“属纩”。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死后有“敛”(殓)的仪式。
9. 殉葬:殷代奴隶主有人殉的制度。后世改以“俑”来代替。
10. 棺椁:上古贵族统治阶级的墓里大多有椁,椁是外棺,主要是用来保护棺材的。
11. 合葬:先秦文献有合葬的记载。例如《诗经·王风·大车》说:“死则同穴。”
12. 虚左:战国时座次以左为尊,日常起居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格称虚左。
13. 斋戒:古人祭祖或遇重大事件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诚敬。
14.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15. 修禊:古人于夏历三月的上巳日(魏以后定位三月三)到水边嬉戏,以祛除不祥。
16. 上古宾礼:上古时期,中央一级政治活动的礼节主要有:朝仪,帝王临朝的典礼。
17.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18.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19. 祭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因此,土地和谷子是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20. 祭岳渎:古代帝王亲自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之神,祈求风调雨顺。
21. 出师:古代军礼。汉代定立,后世沿袭。古时将帅率师出征,为了耀武扬威,严肃军纪,特组织出师典礼。
22. 劝农:古代勉励农民勤于农耕的典礼。
23. 古代恶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由此产生了一些摧残女性的恶俗,如缠足、溺女婴、童养媳等。
24. 北京婚礼俗:北京人结婚习俗,向分满汉。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
25. 鄂托克旗礼俗:日常礼俗、婚礼、周岁生日宴、年俗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