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如题所述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如下:

攻击性行为频繁;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幼儿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知识拓展:

我国学前教育界和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许多人在翻译英语资料时,把“学龄前儿童”(preschool children)、“幼儿”(young children)以及“早期儿童”(early childhood)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都译成“学前儿童”。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人从出生到幼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和新生儿期birth and newborn:出生—1个月;婴儿期(infancy):1个月—1岁,相当于乳儿期;学步儿期toddler hood。

1—2岁;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2—6岁,相当于幼儿期。尽管这一分类法正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对婴儿的分类更是莫衷一是。但是,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

学前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都在快速发展,他们的大脑发育迅速,特别是在语言和社交技能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