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如何办理入职手续?

因为还没有正式毕业,所以没有毕业证书,但是有三方派遣,如何办法入职手续?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以防被骗?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应届毕业生需要办理的入职手续如下:

1.协议书

与单位签《就业协议书》(又称三方),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违约要赔偿,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失效。

2. 报到证

须携带报到证去单位报到,完成档案额户口的转移手续

3.入职合同书

如果要迁户口,报到时要拿《户口迁移证》

4.暂缓就业

 找不到工作或延迟就业可申请暂缓就业

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不是劳动合同!

那么什么是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的时候必须签署的协议,由学生本人、毕业的学校、学生要去的单位三方签订,故称《三方协议》,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三方协议≠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只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签订的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有约束力。

1.有效期:三方协议:签约日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正式接收后终止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生效

2.签订身份:三方协议:学生劳动合同:劳动者

3.内容:三方协议:毕业生自身情况,不涉及报到工作后应享有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包括劳动报酬、劳动义务、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签订三方须注意的5个细节:

1. 用人单位名称:要看填写的用人单位名称是否与单位的有效印鉴名称一致;填写自己的专业名称时,要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一致。

2.实习期: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根据合同期的长度,可以从1―3个月不等,通常试用期为3个月,不得超过6个月。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一般采用见习期,通常为一年。

3.户口:问清单位是否解决户口。如果对方承诺解决,一定要写到三方协议后的备注栏里。

4.待遇:

毕业生可将签约前达成的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说明,如发生纠纷,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主要包括:

工资:要注意分清税前税后,一年发多少个月或年底是否双薪等;

奖金:很多单位奖金占收入很大部分;

补贴:有些单位会有通讯、住房、伙食等各种补贴;

福利:生活福利、子女福利等;

股票:了解公司是否可以让员工购买股票,尤其是即将上市的公司;

“五险一金”:要注意单位的缴费基数,是否远远低于你的实际工资,避免单位在上面做文章。

5.发展机会:

问清自己的具体职务岗位和工作内容,考察公司的培训体系如何,了解加班和出差情况,综合衡量自己未来在这家单位的发展机会。

没有三方协议是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没有签三方协议,毕业以后,要么你的档案委托学校保管,要么委托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保管。因为户口一般不和档案分离。如果牵涉到落户,没有签三方协议,可能就会户口打回原籍。如果不牵涉落户,就无所谓了,只是你的身份由应届生变为社会人员而已。

如果是刚成立的创业公司无法签三方只能签订劳动合同,这也没什么不妥,只是你应当知晓派遣的相关情况。

报到证

报到证是什么?

报到证是应届普通全日制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报到证分上下两联(内容相同),上联(蓝色)由校就业指导中心寄发给毕业生,下联(白色)则放入学生档案内(人事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管理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若你没签就业协议书,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

在这里必须要重点说的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没多久就把报到证丢了,而当若干年后单位希望将你提干要求出示报到证时,很多就没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开证明,这时的证明可就没那么好开了,所以还是劝毕业生保管好报到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答:就业协议书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订的。根据国家规定,在达成就业意向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必须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所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俗称三方协议,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署后生效。
就业协议书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订就业方案派遣毕业生、用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所以毕业生就业时一定要签署就业协议书。协议书一经签署,协议各方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毕业生要保证自己能正常毕业,按时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要按照合法的用人程序接收毕业生,妥善安置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学校要按照规定程序将毕业生派遣到协议单位。
因此,学校不承认没有经过学校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不承担由此带来的任何责任,也不以此作为派遣毕业生的依据。同时,如果毕业生个人毁约,但用人单位不同意,学校只能按照毕业生交回的协议书履约。
15、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的程序如何?
答:基本程序如下:
①毕业生确定取得用人单位接收意向;
②毕业生到所在学院领取“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
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就业协议,并请用人单位填写清楚“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的相关内容(包括户口、档案的详细地址和邮编);
④毕业生到所在学院签署就业协议;
⑤毕业生到就业指导中心最终签署就业协议书,高新技术企业应提交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⑥学校签署完就业协议书之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就业协议;由毕业生负责把单位一方的就业协议书转交用人单位;学校的一份留在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毕业生户口转移和档案递转的依据。
就业协议书由学校最后签署,这既是规定程序,也是对毕业生利益的保护。把学校放在最后签协议,既可以给毕业生把关,也给了大家一个思考的时间。如果学校把盖完章的协议书交给同学们,一旦单位存在欺诈等行为,学校也是无能为力,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毕业生本人。每一届毕业生中都会有同学要求学校先签协议,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16、毕业生在签就业协议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目前,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订的,由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订就业方案、用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
有些用人单位从自身工作考虑也制订了条款不一的附加就业协议,有的是由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签署,有的则只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没有学校意见栏。由于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毕业生在签订教育部协议书的同时还要被
迫签订条件苛刻的合同,而它们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必要提醒毕业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签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法律行为,因此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一般包括单位的规模、效益、管理制度等;单位的隶属也很重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应签署他们的意见才能有效。毕业生还应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除协议书外,如北京市非本地生源进京还应经过市人事局大学生处的审批,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也有类似的规定。
②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就业协议书,先由毕业生、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协议书生效。
③一般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定劳动合同书,因此在签约前了解合同书的内容十分必要,尤其重要的是合同书的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可以向招聘人员索要样本或复印件,以免报到后发生纠纷,遭受很大损失。
④为避免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发生纠纷,签约前达成的收入、住房和保险等福利待遇最好在协议书中写明。(当然,这样会比较麻烦,也很能考验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讲明,并写在协议书中。有些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这是不可取的,也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⑤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应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老师询问,征求他们的意见,征求父母、亲友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方可签约。
17、毕业生是否可以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署就业协议书?
答:每位毕业生只能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凡是与多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的行为是违规行为,将受到追究、处分,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校严禁毕业生与多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毕业生要诚实守信,不要欺骗用人单位。
18、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有何区别?
答:就业协议书是一种双方达成的书面式民事合同,是预约合同,它的效力不是确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而是约定双方当事人在毕业生报到后要缔结劳动合同。二者的区别如下表:
类别
主体
作用与性质
主要适用的
法律法规
有效期
纠纷处理
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
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属于建立劳动关系的“预约”。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自签订日期起到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中止。
纠纷处理机关不确定
劳动合同
毕业生、用人单位
毕业生上岗后,从事何种工作、享受何种待遇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的法例依据。属于建立了劳动关系。
《民法》《劳动法》
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约定。
劳动仲裁机构

19、什么情况下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答:推荐表、户口指标和就业协议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用人单位不解决户口就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20、什么是灵活就业?如果找到了工作单位,也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无法签订就业协议书,怎么办?
答:如果毕业生已经有工作了,但是用人单位不签署三方协议,不正式接收毕业生的户口与档案关系,或者毕业生本人暂时不想签订就业协议(或者近期马上就要落实此类工作),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仅存在劳务关系(即俗称的“打工”),这就是灵活就业。
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管理规定,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正式派遣后会发放“就业报到证”,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即具备干部身份,否则属于社会人员流动,不具备干部身份。
按照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毕业生第一次参加工作要由接收单位负责对毕业生进行试用期鉴定、专业技术职务定级。本科生试用期为一年,研究生为三个月。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对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还是找到一个能正式接收毕业生的单位为好。或者,及时将档案户口转回生源地,以便能够办理交纳各类社会保险、计算工龄、职称评定等各种人事手续,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的人事局,由生源地人事局负责转正、定级、社会保险管理、代评职称等相关人事手续,同时向院系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单位开具的接收证明,获得报到证。
21、灵活就业的同学如何获得报到证?档案户口如何处理?
灵活就业的同学将户口档案转至生源省区即可获得报到证,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户档不能分离,因此档案应随户口一起回生源所在地,一年后可以转到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
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接收该地区未就业生源户档的政策,因此,灵活就业的同学应向生源地咨询以下内容:
报到单位名称
档案转寄地址
户口迁移地址
22、如果无法与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只签了劳动合同,同时没有将户口转回生源地,没有报到证会有什么影响?
答:就业协议书是学校派遣毕业生的依据。毕业生如果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书,而只是与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那么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等人事关系都无法直接从学校转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只能算是在单位打工,试用期鉴定、转正、工龄计算、保险等凡是与户口、档案相关的事情都无法办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14

所需以下资料:一寸免冠照片3张;身份证原件或户口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资历或资格证件原件;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体检合格证明。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电话咨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