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狼的寓言故事30字

如题所述

《东郭先生和狼》

从前有一位书生叫做东郭先生。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小毛驴,背着一袋子书,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突然,一只狼窜到东郭先生的面前,哀求道:“先生,我正在被一位猎人追赶,他用箭射中了我,求求你让我躲在你的袋子里,将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仁慈的东郭先生同意了。不一会,猎人追了上来问东郭先生:“你有没有看到一只狼?”东郭先生说:“这里岔路很多,狼有可能从别的路跑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路口追去了。见猎人走远后东郭先生便打开袋子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出来后却恩将仇报想要把东郭先生吃掉,这时一位农夫经过救下了东郭先生。农夫对东郭先生说:“这种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简直太糊涂了。”东郭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

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现在,“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 “东郭先生” 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是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拓展资料: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1、《狮子和狼》

狮子的猎物被狗偷去一块,狮子没在意,狼看见了,以为狮子不怎么厉害,便也去偷肉吃,结果被狮子吃掉了。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常常算计别人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2、狼与鹭鸶
狼误吞下一块骨头,约定酬金请鹭鸶取骨头,鹭鸶把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酬金。狼说:“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收回头,怎么还要报酬?”这寓言说明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东郭先生与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打猎途中救了一只狼,之后狼要吃掉赵简子,幸而得到一位老农夫的帮助,终于将它制服杀掉。这寓言说明不能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4、野驴和狼

受伤的野驴遇到狼遭遇被吃掉的危险,野驴说我脚上有刺你拔掉再吃自己也不难受,狼用牙咬出刺,驴不疼了,一脚踢死了狼跑掉了。这寓言说明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总会后悔的。

5、牧羊人与狼

牧羊人捡到狼崽与狗一起养大用来放羊,后来狼偷羊吃,就被牧羊人吊死在树上。这寓言说明恶劣的本性难以改变。

扩展资料:

狼外形似家犬。吻较尖,两耳直立,裸露无毛。尾毛蓬松但不卷曲。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常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

狼属于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为食,也食用昆虫、老鼠等,能耐饥。狼是猎食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有时也包括收养的未成年幼狼。

狼属于典型的食物链次级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在寓言故事中都是以反派存在。

参考资料:狼-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狼与老太婆
 

一只饥饿的狼四处寻觅食物。当他来到一家农舍时,突然听见小孩的哭声。一老太婆吓唬小孩
说:“快别哭了,不然我马上把你丢出去喂狼。”狼听见了,信以为真,便站在门外等着。天渐渐
地黑了,他又听见老太婆逗哄那小孩说:“好宝宝,如果有狼来,我就杀了他。”狼听了这话后,
一边跑一边说:“这老太婆怎么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这故事说的是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狼与马
 

狼路过一处田地,看到地里有许多大麦。虽然黄澄澄的招人喜爱,但狼不吃大麦,只好走开
了。刚走不远,就遇见一匹马,他把马领到田里,告诉马这些大麦他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马留
着,因为喜欢听马吃草时牙齿发出的美妙声音。马回答说:“喂,朋友,你若能以大麦为食料,你
就未必喜欢听我吃草的声音,而不顾你的肚子了。”
  

这故事说明,那些本性恶劣的人,尽管向人们报告最好的消息,也是别有用心的,人们不会相
信。
  

狼与母山羊 

母山羊在陡峭的山崖上吃草,狼无法捉到他,便劝说她赶快下来,免得一不小心掉进山谷里,
还说在自己身边的草地好得多,青草茂盛鲜嫩,还有许多花。母山羊回答说,“你不是真心喊我去
吃草,而是让我去填饱你的肚子。”
  

这是说,尽管坏人老奸巨滑,但在聪明人面前,他们的诡计仍是枉费心机。
  

狼与驴子
  

有条狼被选为狼的首领。为了阻止狼互相争食打架,他制定了法律,规定各自猎得的食物都集
中起来,再平均分配给大家,一头驴子走来,慢悠悠地摆着鬃毛说:“从狼的脑袋里竟想出了一个
好主意。可你自己为什么不把昨天猎得的食物拿出来一起分呢?”狼被驴子说穿了,便把那法律废弃
了。 

这是说,有些制定公正法律的人,常常自己不遵守所制定的法律。
  

农夫与狼
  

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
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7

1.野驴和狼

有一天,野驴的脚被刺扎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十分痛苦。一条狼见到了受伤的野驴,想要吃掉这唾手可得的猎物。野驴请求他说:“你帮我拔出脚上的刺,消除我的痛苦,使我毫无痛苦地让你吃。”狼用牙齿把刺拔出来,野驴不再脚痛了,顿时,他的脚也有力了,便一脚踢死了狼,逃到别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故事说明,对敌人行善,不仅得不到好处,还会遭到不幸。

2.牧羊人与狼崽

牧羊人发现了一只小狼,带回家喂养。小狼长大后,牧羊人教它去偷抢附近别人家的羊。已驯化的狼却说:“你要我养成了偷抢的习惯,那最好首先请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别丢失了。”

这是说,唆使别人干坏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

资料拓展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狼是控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天敌主要为人类。

狼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由于人们对狼根深蒂固的偏见,狼的日子一直很不好过,东躲西藏,仍然免不了遭到追捕和猎杀。在我国,1940年前任何一个省都有野狼出没,到了21世纪除了东北、西北和华北少数几个省、自治区外,其他地区已看不到狼的踪影。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野狼的总量只有几千只,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只能在动物园才能见到狼了。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

同时,狼群也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群狼的数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谓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达到过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

狼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狼群由家族成员为主,成员数在2-37只之间,由於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领域范围,因此狼群不可能与别的狼群合作,也不会出现小说中由数个狼群组成、百来头的狼群。

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狼的耐力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20公里。智商高度发达,可以通过气味、叫声、肢体动作进行沟通。狼是以肉食为主的肉食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不过虽然狼是以肉食为主,但是有些时候狼会吃一些小浆果来解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2

1、【狼与狗打仗】

狼与狗宣战,狗迟迟没有动静,狗领导说:我们种类不同,颜色各异,队伍不统一,如何应战?

2、【东郭先生与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打猎途中救了一只狼,避开险境后狼要吃掉赵简子,幸而得到一位老农夫的帮助,终于将它制服杀掉。

3、【野驴和狼】

受伤的野驴遇到狼遭遇被吃掉的危险,野驴说我脚上有刺你拔掉再吃自己也不难受,狼用牙咬出刺,驴不疼了,一脚踢死了狼跑掉了。

4、【小羊羔和狼】

狼追赶小羊羔,小羊羔逃到庙中躲藏。狼说:你会被祭神。羊说:祭神也不让你吃。


5、【牧羊人与狼】

牧羊人捡到狼崽与狗一起养大用来放羊,后来狼偷羊吃,就被牧羊人吊死在树上。

拓展资料: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寓言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