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我急需```帮忙```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及作者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87年不见光明、了无声息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伟大女性。她以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灵倘然接受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生活的困难,在黑暗中找寻着人生的光明,然后又以生命的全部奉献给残疾人慈善事业。 本书以翔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盲聋人的奋斗历程,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海伦凯勒成为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人物之一。从早年的懵懂无知,到与安妮苏立文的师生情谊,再到难以忘怀的学院生活,海伦那朴实无华的文字使我们得以领略到她惊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整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读这部著作时,依然会为其间闪耀的人性光辉和人生华彩深深震撼,依然能从这样一首遒劲的生命之歌中汲取前行的勇气。 本书由美国兰登书屋独家授权出版,是目前海伦凯勒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正式授权作品。本书是海伦凯勒自传1903年原始版本的“一百周年纪念版”,它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全书除了海伦凯勒的自传,还收录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录了108封海伦的书信,海伦从八岁开始写信,通过这些珍贵的原态的书信,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她奋斗的经历,可以看到她一年年、甚至是一周周的成长历程,在她那令人诧异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我们能感知到教育与学习赋予她的潜移默化的成长,包括她的性情的改变、伦理道德的建立、以及审美趣味的形成等等。二是收录了安妮苏立文老师的教学笔记,这些写于1887年到1894年的书信记述了她最初七年的教学生涯,通过这些笔记(书信)你可以感受到她在海伦身上所付出的心血,还可以看到她在对海伦教育上的胜利与挫折,以及她们之间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 通过海伦的自传以及这些书信、笔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海伦凯勒的形象,一个教育领域的奇迹的创造历程,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背后的痛苦与不屈、缺憾与奋斗、泪水与执着,当然,更重要的,还有爱与勇气。 此外,本书还摘录了海伦凯勒的两篇鲜为人知的作品《我所生存的世界》和《走出黑暗》。 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就从她的《我的生活》开始吧。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立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立文老师帮助之下,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后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的生活》一书,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的故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海伦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建立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沙立文成为她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生活》(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2
1892年冬天,我的童年时代笼罩了一朵乌云。使我闷闷不乐,很长时间 都沉浸在痛苦、忧虑和恐惧当中。书本也对我丧失了吸引力。现在,一想起 那些可怕的日子,我依然不寒而栗。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那是我学会说话后的第一个秋天,我写了一篇题为 《霜王》的短篇小说,并寄给了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安那诺斯先生,没想到因 此却惹来了麻烦。为了澄清此事,我必须把事情的真相写出来,以讨回我和 莎莉文老师应该得到的公道。 我写出了小说《霜王》 那是我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夏天,我们在山间别墅住的时间比 往年都长。莎莉文老师常常给我描述不同时节的树叶是怎样的美丽,这让我 想起了一个别人念给我听的故事,于是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可当时我以为 自己是在“创作故事”,于是热切地想在忘记以前把它写出来。我的思绪犹 如涌动的泉水,下笔有千言,完全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之中了。流畅的语言、 生动的形象在笔尖跳跃着,字字句句都写在盲人用的布莱叶纸板上。 现在,我敢断定,如果有什么文思毫不费劲地涌入我的脑海,它一定不 是我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从别人那里捡来的东西。但是,那时候的我对这种 观念界限很难分辨。就是现在,我也常常分不清楚,哪些是我自己头脑里的 东西,哪些是别人写在书里的东西。我想,这也许是由于我得到的对事物的 印象,大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和耳朵的缘故吧! 故事写完后,我念给莎莉文老师听。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是如何陶 醉于那些精彩的段落,又是如何被那些念错还需要重念的字给困扰的。我又 在晚餐的时候,念给全家人听,大家都特别惊讶,没想到我能写得这么好, 也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哪本书里看到的。 我很吃惊他们的问题,因为我根本想不起有谁给我读过这篇小说。于是 ,我大声而且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不是,这是我自己创作的,我要把它献 给安那诺斯先生。” 随后,我重新抄写了一遍,并且依照他们的建议,将《秋天的树叶》改 名为《霜王》,寄给了安那诺斯先生,祝贺他的生日。我做梦也没有想到, 就是这一件生日礼物,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又是怎样的伤害。 我是抄袭的? 安那诺斯先生非常喜欢这篇小说,于是就把它刊登在了柏金斯盲人学校 校刊上。可没过多久,我洋洋自得的心情就跌到了痛苦与绝望的深渊。我到 波士顿没多久,就有人发现,《霜王》与玛格丽特·康贝尔小姐的一篇名叫 《霜仙》的小说十分类似。这篇文章在我出世以前就已写成,《小鸟和它的 朋友》的集子中就有这篇故事。两个故事在思想内容和词句上都非常相似, 因而有人说我的小说是剽窃康贝尔小姐的。 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当我了解了以后,觉得既惊讶又 难过。我遭遇了任何小孩子都不曾感受到的痛苦。这让我感到羞耻,也让我 最爱戴的人受到别人的猜忌。我弄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于是绞 尽脑汁地想我在写《霜王》之前,到底读过什么书,是不是在那里看过描写 霜的文章或书籍。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模糊的印象里有谁提到过杰克· 费罗斯特这个人,还有一首写给孩子的诗,题目叫《霜的异想天开》,但是 我并没有引用他们。 最初,虽然深受此事的困扰的安那诺斯先生很相信我,还是那么宽厚地 对待我。但是,事情还是在继续恶化,为了使他高兴,我强打精神尽量表现 出一副神情愉快的样子。 庆祝华盛顿诞辰的活动时,我也在同学们演出的一场假面剧中,扮演了 谷物女神。那天我穿着一身颇为漂亮的服装,头戴一个用色彩斑斓的秋叶扎 成的花环,脚上和手上满是水果和谷物。可这些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场面, 并不能减轻我内心深处的忧伤。 参考看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