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谁说的?

如题所述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之缘起,按香港学者刘咏聪教授之研究,应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语。主要皆认为是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刘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
刘教授进一步指出,这句话虽在晚明才诞生,但早已根植。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至于女性,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反而重视她们的“妇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而这所谓“才”,广义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较窄,没有比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故此“才”很多时候是狭义地指“文才”。
所以,刘教授认为,与其单单用现代的眼光,将“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看成是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11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之缘起,按香港学者刘咏聪教授之研究,应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语。主要皆认为是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刘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11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之缘起,按香港学者刘咏聪教授之研究,应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语。主要皆认为是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刘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
刘教授进一步指出,这句话虽在晚明才诞生,但早已根植。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至于女性,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反而重视她们的“妇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而这所谓“才”,广义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较窄,没有比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故此“才”很多时候是狭义地指“文才”。
所以,刘教授认为,与其单单用现代的眼光,将“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看成是对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杀,不如从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去研究。只是,到了清代以来,由于女性识字能文者较从前为众,就开始有对女性“才”、“德”问题的讨论了。此亦是近代中国女性争取权利之前奏。

参考资料:台湾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骆芬美副教授《印象‧女性‧历史》

第3个回答  2007-02-11
好像是朱熹
第4个回答  2007-02-11
我很赞同这句话............支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