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的资料

如题所述

拉封丹(1621~1695)
La Fontaine,Jean de

法国诗人。1621年9月7日生于香巴涅的蒂埃利堡,1695年4月13日卒于巴黎。父亲是个管理森林的小官吏,经常带他到树林里去散步,使他从小就对大自然产生了感情。祖父丰富的藏书以及马莱伯的抒情诗又引发了他对诗歌的浓厚兴趣。19岁在巴黎学习神学,后改学法律并获巴黎最高法院律师头衔,1652年继承父职,结果却为了实现当一个诗人的梦想而在36岁时背井离乡,定居巴黎。曾为财政总监富凯写作诗剧,领取年金。1661年富凯因挥霍公款被捕入狱,他写了《吊眼河女仙的哀歌》以示不平,因而得罪朝廷,被剥夺年金后不得不逃到利穆日。1663年末返回巴黎,在布庸和奥雷昂两位公爵夫人的庇护下出入上流社会,与莫里哀、拉辛、布瓦洛等交往密切,终于大器晚成。1668年发表《寓言诗》第一集,蜚声文坛,1678~1679年出版第二集。两集共11卷,第12卷在1694年问世。
《寓言集》是拉封丹的代表作,共有248篇。他曾打算以宇宙为背景、以人类为角色,写成100幕的大喜剧。他博览群书,善于从古代希腊、拉丁、印度的寓言和中世纪及16世纪的故事中汲取素材,而且对法国17世纪的社会现实、特别是上流社会的黑暗有着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因此使自己的寓言诗构成了一个由人和动物组成的现实世界,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其中《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兔子和乌龟》、《蝉和蚂蚁》、《狐狸和仙鹤》等都已成为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名篇。拉封丹在《患瘟疫的野兽》和《群兽献给国王亚历山大的贡品》中揭露了国王的贪婪和虚伪,但也在《狮子出征》、《狮子和一同打猎的驴子》中赞颂了国王的英明和威严,而在《老了的狮子》、《狮子和老鼠》等大多数涉及国王的寓言中则善意地指出了国王的弱点,显示了他对王权既不满又有所依赖的矛盾态度。总的来说,他的《寓言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堪称17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拉封丹崇尚古人,但不拘泥。他是法国自由诗体的开创者,对古代简短浅显的寓言和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革新,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增加了情节和人物。对大自然数十年的细致观察使他成为描写禽兽和景色的大师,使人感受到诗中有画的意境。前人的题材到他手里,往往焕然一新,而后人对他的作品却只能叹为观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11
让·德·拉封丹(JeandeLaFontaine,1621~1695)法国寓言诗人。出生于法国香槟省的夏托蒂埃里,父亲是湖泊森林管理处的小官吏。他幼年时常跟父亲到树林里去散步,从小就对大自然产生了无比的热爱。他在祖父丰富的藏书中发现了马莱伯的抒情诗,从此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41年,拉封丹去巴黎学习神学,后又改学法律。1647年由父亲作主娶了年仅14岁的玛丽·埃利卡特为妻,1652年接替父职。但他不善管理,终于在1657年携家定居巴黎。

拉封丹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达官贵人的庇护之下。他首先投靠财政总监富凯,以每季度写几首诗来换取一笔年金。1661年富凯被捕入狱,拉封丹陷于困境,妻子返回原籍。他先后投靠过奥尔良公爵夫人(1664~1672)、德·拉·萨布里也尔夫人(1673~1693)、银行家之女安娜·德尔瓦(1693~1695),于1695年去世。

拉封丹是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主要诗作有《寓言诗》(1668~1694)、《故事诗》(1664~1685)和韵文小说《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1669)等。拉封丹在16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但他在去世前两年表示忏悔,公开否定了自己的作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3
拉封丹法国预言家爸爸是当官的阿峰端从小就热爱大战,他出生于法国香槟省的下拖地脱离他在一。1
695年死去的
第3个回答  2019-03-24
塞车!!这么晚。是你自己说得好像有些话筒就。你是谁都别
第4个回答  2007-02-11
《伊索寓言》有“天鹅与主人”的故事。传说天鹅临死前才唱歌。有人于市上见有天鹅出售,并听说这天鹅的歌声非常悦耳动听,便买回家来。一天,主人宴客,让天鹅席间唱歌,天鹅却始终不吭一声。后来,天鹅老了,知道自己死到临头,天鹅为自己唱起了挽歌。主人听到后说: “如果你真临死之时才唱歌,那么我就是太傻,那天叫你唱歌时,真应该把你杀了。”

书上说,古希腊奴隶伊索并没有写出他的寓言,他完全是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伊索寓言》每一则后面都有一句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不知这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是《伊索寓言》原本就有的,还是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及后人收集和传抄编订时怕大家看不懂又加上去的,这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往往破坏原文,狭隘寓意。比如上面这则“天鹅与主人”的故事,后面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是“这是说,许多人不愿意自愿去做某些事,总是在迫不得已时,才勉强去做”。凝视那“天鹅与主人”的故事,我认为那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恰恰把两千五百多年前伊索的意思弄反了。

人们都认为寓言是指月之指,是渡河之筏。但是,隔两千五百多年,我清晰地听到了那天鹅深沉的歌,不是我先听到的,是一代又一代用生命和头脑写作的人们先听到的,就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腊那个方向,就在孔子闻韶不知肉味和《礼》有《乐记》的时候,一只天鹅在天地囚笼之间为生命唱起了挽歌,那声音和后世多少诗人苍郁悲壮的歌声融合在一起,以致后世多少诗人把最后的歌唱就称作天鹅之歌。歌唱应该是个人的事,发之于生命,出之以心灵,一个人有这样唱的权力,也有那样唱的权力,他有权力为众人引吭,他也有权力为个人高唱,他有权力唱,他也有权力不唱。

《拉封丹寓言》有“天鹅与厨师”的故事。和《伊索寓言》那只天鹅相比,《拉封丹寓言》“天鹅与厨师”中那只天鹅要聪明得多。一个动物园,训养了许多飞禽,天鹅与家鹅都在水中游弋,天鹅供人们观赏,家鹅饱主人口福。一天,厨师喝酒喝多了,醉眼昏花错把天鹅当家鹅,他一把揪住天鹅脖子就准备要把天鹅杀掉。面临死亡,天鹅发出声声哀鸣,惊得厨师酒醒,发现自己险些杀错,厨师说:“我竟将歌唱家拿来做肉汤?不,我要是割断了这美妙的歌喉,上帝不知将如何怪罪我呢。”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则“伊索解释遗嘱”。法国人拉封丹在这一则开头写道:“如果有关伊索的传闻是真实可靠的话,那么他将是希腊最为靠得住的好参谋。以他一人的智慧,胜过整个雅典法庭。”拉封丹把伊索举得很高,《拉封丹寓言》在许多寓言后面像《伊索寓言》一样也常做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上面那则“天鹅与厨师”的故事后面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是“同样的道理,在我们身处险境之时,镇定自若的言谈常常能化险为夷”。如果杨柳和萧泰翻译上没有差错,拉封丹这句话和那个故事并不搭界。

查阅拉封丹的生平介绍,有一件事特别引人注目,1621年出生、1695年去世的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一生中主要诗作有《寓言诗》(1668 —1694)、《故事诗》(1664—1685)和韵文小说《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1669)等,1684年,拉封丹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但就在去世前两年,拉封丹表示忏悔,公开否定了自己的作品。

向拉封丹生平中看,1641年,拉封丹赴巴黎学习神学,后又改学法律,1647年,拉封丹娶妻成家,1652年接替父职,但他不善管理,最后携家定居巴黎。有资料介绍,拉封丹后半生一直生活在达官贵人庇护之下。他首先投靠财政总监富凯,以每季度写几首诗来换取一笔年金。1661年富凯被捕入狱,拉封丹陷于困境,妻子返回原籍。他先后投靠过奥尔良公爵夫人(1664—1672)、德·拉·萨布里也尔夫人(1673—1693)、银行家之女安娜 ·德尔瓦(1693—1695),最后于1695年去世。

有吴岳添先生为《拉封丹寓言》撰赏析文章写道:“由于社会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拉封丹的《寓言诗》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在《狮子出征》、《狮子和一同打猎的驴子》、《狐狸、猴子和群兽》等篇中都赞颂了国王的英明和威严,在《老了的狮子》、《狮子和老鼠》中也是善意地向国王提醒要注意的问题。此外,他所塑造的被压迫者的形象也大多逆来顺受、软弱无力,例如《死神和樵夫》的结论便是‘好死不如恶活’。”

“天鹅与厨师”可以看做是拉封丹向权势者发出的警告和希望。“天鹅与厨师”中的厨师,酒醉之中还能意识到不能“焚琴煮鹤”,这委实不容易。但是,如果动物园的主人真要喝一碗天鹅肉汤,厨师不能不操刀,如果拉封丹的天鹅像伊索的天鹅一样终年沉默,不到大去之时不悲愤歌唱,动物园主人又如何能容它。“天鹅与厨师”却又写得好,那天鹅在厨师醉酒错将天鹅当家鹅要把它杀掉的时候不能不哀鸣,它在动物园中是有地位的,动物园的主人一直把它当贵宾,它也一直将此待遇拿来向家鹅等许多飞禽做炫耀,它的荣耀,是拿它的观赏价值,是拿它一直的歌唱换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