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草的别称和雅称

如题所述

诗经·王风·采葛》中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里的“三秋”即为秋的别名。因为秋季往往有三个月,农历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所以得名“三秋”。此外,“三秋”有时也单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的九月,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等。

“九秋之夕,为欢未央。”曹植的《七启》一诗中提到的“九秋”也是指秋天,古人把秋季的三个月九十天按十天划为“一秋”,于是秋季又称“九秋”。西晋文学家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善哉行》中有“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代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律诗《望月有所思》云“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按照五行学说,古人把物体的属性分为金、木、水、火、土,秋天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汉书·五行志》中曰“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唐代陈子昂亦有诗咏叹“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尔雅·释天》中提到“秋为白藏”,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郭璞将其注解为“气白而收藏”。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黄、白、黑)中的“白”,因此秋季有了“白藏”“收成”等别名。此外,白色亦可称为“素色”,故而秋又有了“金素”“素秋”之称。唐代魏徵的《五郊乐章·白帝商音》有云“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杜甫的《秋兴》中有“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代欧阳修《清商怨》一诗也云“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到了深秋,庄稼收割完,原野空旷,天空澄澈,人的心情也随之清爽起来,故“清秋”也成了秋季的雅称。唐代李贺《马诗》中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杜甫的《宿府》诗曰“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还有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礼记》曰:“孟秋之月,其音商。”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对应,所以秋天还有“商秋”“素商”“白商”“高商”等雅称。欧阳修在其辞赋作品《秋声赋》中也对“商秋”这一名称进行了解释:“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此外,陆机《行思赋》中也有云:“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3
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正秋、中秋、桂秋、秋高、晚秋、凉秋、暮秋、秋末、残秋、素秋、穷秋、金天、商秋、西陆、白藏、爽节、请求、高秋、霜天等。
秋日、秋节:汉刘桢《赠五宫中郎将》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汉班捷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三秋: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唐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清代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九秋:整个秋季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称。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唐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