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鼓励生育?

如题所述

鼓励生育是因为人口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生育率过低,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以维持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平衡,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鼓励生育也是为了保障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往往需要有孩子的陪伴和支持。

因此,鼓励生育也是为了保障家庭的幸福和稳定。

最后,鼓励生育也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人口是国家的基础资源,人口数量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因此,鼓励生育也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比较满意请用你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吧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1
加班问题让年轻人没时间结婚生娃。”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昨天上了热搜。生娃的话题很热门,因为生育率不断下降,2022年全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其实,自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印发以来,全国各地就开始出台鼓励优化生育政策。“没时间生娃养娃”“怕失业不敢生娃”等成为各地靶向化解的痛点。
冲击千万人口的温州,也在不断探索“催生”。近年来,温州先后谋划了生育补助、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购房补贴、全面幼托服务等系列政策。那么,鼓励生育,哪些政策能打动你,哪些问题尚待解决?
“给钱”,传达减负导向
鼓励生育,打的是组合拳。第一连招,便是减轻经济负担。去年6月,温州首先在住房贷款领域为三孩家庭减负。符合政策的三孩家庭购买首套或二套住房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浮50%。以温州市区双人缴存为例,公积金贷款额度相当于增加了35万元,可以大大减少利息支出。
瑞安则更为直接。按照瑞安近日发布的购房补贴政策,年内二孩、三孩家庭购买新建商品房,最高给予购房款1.2%的消费补助。如果房产总价300万元,可以省掉3.6万元。
除了让你少花钱,也有直接给钱的。近日,《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和3000元。此前,龙湾区也曾谋划出台育儿补贴,拟对符合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分别发放500元、1000元育儿补贴,直至3周岁。从生育补助到育儿补贴,形成延续性的资金支持。
在省内,杭州、宁波、丽水分别从一次性生育补助,到每月育儿补贴,再到住房贷款额度上浮等政策下狠手。放眼国内,力度更大的有甘肃省临泽县。从孩子出生到幼儿园毕业都有可观的补贴领,包括购房补助在内各类政策尽享的话最高可达十几万元。当然,给钱或许是锦上添花之事,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也可能是雪中送炭,但传达的是一种鼓励生育的导向。
“给闲”,表明关爱态度
多一个孩子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压力。这个压力既来自于金钱,也来自于时间。家里多了一两个孩子,女方是不是得全职带娃?这对双职工家庭来说,是改变家庭生态的选择:劳动力减一半,育儿支出翻一倍。
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婴幼儿照护和托育问题,已成为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
怎么调和工作、育儿的时间冲突,各地也是费了一番脑筋。西藏自治区推出了超长假期,增加育儿时间:干部职工生育三孩,可享受带薪产假一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或边境县工作的干部职工可享受带薪产假一年半,配偶享受陪产假30天;在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人每年可享受育儿假15天。
温州则是从幼托服务入手,把家长的时间解放出来。自2020年起,温州连续三年将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市884家托育机构,覆盖了近80%的街道(乡镇)。截至2022年底,温州公办幼儿园同比增幅居全省第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5.1%,并全面延长幼托时间,较大幅度争取让家长上班与托育两不相误。
“给力”,营造善育氛围
老人劝子女生娃,有一句常用的话:“以前条件差都生了你们兄弟姐妹几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为什么不生?”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生育逻辑变了:以前多生几个娃可以帮忙下地干活,而且养育成本低。现在多生娃的获得感在哪?没信心生,不知道为什么生,这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单看每一项生育鼓励政策,可能是单薄的。从几千块钱甚至几万元的生育补助,对于养育一个孩子来说依然杯水车薪。但给政策建机制优服务,都是为了让年轻人意识到,养育孩子不仅是自己一家人在战斗,还有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的系统支撑。各界形成合力,提供暖心的公共服务和敢生能养善育的社会氛围,才能逐步增强年轻人生娃的预期。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到那时候,“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要显著降低,让优生优育、幼有所育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
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这便是新的生育逻辑。去年以来,浙江把“浙有善育”作为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之一来打造。创新了“幼有所育优质服务圈”、婴幼儿发育筛查、出生“一件事”联办改革等举措,为的就是减少年轻父母们的烦恼,带来更多的温馨和安心。温州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写入党代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2022年度全市考核考绩体系,从方方面面呵护儿童幸福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