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文言文的省略句?

如题所述

文言文省略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介词省略(介宾结构作补语时,介词常常被省略)和分句省略五种省略。

1、主语省略,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承前省:(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自述省:(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2、谓语省略:

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蒙下文谓语而省略: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

3、宾语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2)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省略(介宾结构作补语时,介词常常被省略)。

省略介词“于”: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3)威振(于)四海。(《过秦论》)。

(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5、分句省略:

1、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文言文省略句总结: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做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