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联都有哪些

节令联都有哪些

第1个回答  2010-12-24
  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巧把节令入对联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别具情趣。

  据传,明代一秀才路过天台山时,天色已晚,便投宿山间一茅棚屋,翌日起床时,发现所投宿的茅棚屋上一片白霜,便触景吟道:“昨夜大寒,霜降茅棚如小雪。”但苦思不得下联。此事被房东知道后,便将上联记下,以便让过路人对出下联。时过数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另有一秀才路过此茅棚屋,从房东那里得知几年前一秀才曾在此留下一上联,但至今无人续对,便稍思片刻,吟出下联:“早春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上下联语出自然,读来明白如话,那房东赞叹不已。据说,某地一杂志曾出一上联进行征答,上联云:“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上联嵌有 “冬至”、“霜降”、“大雪”、“小雪”、“白露”等五个节令,且通俗易懂,贴近自然现象,若续下联有一定难度,但仍有不少征答者,其中公布入选的下联为:“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从中看出,下联与上联相比,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加雕饰,却也有趣。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 “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上联是丽日,下联是风雪,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河北某地民间流传着一副对联,联云:“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上联中嵌“清明”、“小满”两个节令,下联中嵌“芒种”、“夏至”两个节令,可谓上下呼应。上联中的粮食作物“高粱”、“谷”又与下联中的经济作物“芝麻”、“豆”对应,自然流畅。同时,上、下联中各道出了节令与农作物的关系,联语化俗为雅,新意迭出,更见工巧。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春游芳草地”的最好时期。对此,有人撰一联描绘清明时令景象,联云:“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作,又有应景之对,引人吟咏,颇具韵味。

  清明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气在农历的三月初八日,阳历4月 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作为节日的清明节则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上坟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又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节人们多吟诗作赋,不像春节之时写春联、贴春联为尚,故相对来说清明节对联并不多见。兹略举一些如下: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王维赋诗重阳节,其中一句广为流传:“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有兄弟共登高的传统,王维兄弟分散,独在异乡,逢此佳节,自然伤情。这一清明节的联借用王维的诗句,别具神韵。想来重阳节思念的亲人,虽在异乡,犹有相见之时。至于清明节所思念者,无非物化的亲人,其心境的繁复曲折更甚前者数“倍”。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世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清明既为春季第五个节气,距春社日自然不远。燕子归来,梨花凋落,即为此时的物候。上联用“春社”,为祭地之日,下联用“清明”,为祭祖之时,两者相对十分妥帖。上联用“来时”,下联用“落后”,来燕固有去日,梨花犹能重开,又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巧妙勾勒出来。着色清浅,意蕴幽远,对举工整,实为妙对。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清明为三月节,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节。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仕,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至清明时才另起“新火”。槐火,即用槐木取火。古时随季节变化,燃烧不同的木柴以防时疫。据汉代大学者郑玄研究,槐火为冬天所用。故而此联说“槐火换”。二分,一般指春分与秋分,此处指春分。春分乃清明前一个节气。杏花开时,约在春分前后,此联赋予杏花思想感情,以为它知晓春分的音讯。数目对数目,词组 对词组,且平仄相调,对仗工稳。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联中用唐人岑参《逢入京使》诗句“相逢马上无纸笔,凭君一语报平安”,又用宋人宋祁《玉楼春》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后者历来为人赞赏,近人王国维曾有评语:“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于其形容春意盎然如此之妙,以致“红杏闹春”几乎成为春联的家常菜。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风明月”中有“清”、“明”二字,以点明节令。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息雨传知。

  此联用古诗“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句。所谓杏花雨,乃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槐火用于冬日,到了春天,自然要更换。清明时节的雨沾衣不湿,推之应为杏花雨,杏花之繁茂也自可想见。文人撰联多有掉书袋的癖好,给走马观花的人设了栅栏,却为会心者添了无穷的乐趣。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这正是上联的出处。“冬节”指冬至,自冬至到寒食刚好一百零五天,所以寒食日又称“一百五日”。下联化习语“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指应花期而来的风,由于风应花期,其来不误,故此得名。由小寒到谷雨(清明后一个节气)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小寒节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节三信:瑞香、兰花、山蠜;立春节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节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节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风节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节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节三信:牡丹、酴醾、楝花。以上为二十四种花信风。楝花风毕恰是春季结束,所以下联说“花信风来廿四春”。“寒食雨”与“花信风”之对,“百五日”与“廿四春”之对,甚为工整。

  桐花吐艳;

  榆火分新。

  榆火,从榆木所取之火。古人冬天用槐檀取火,春天则改用榆柳。此联用词简洁,由于涵括了寒食前后的变化,意思较为丰富,同时对仗工整,也算难得。

  桃花作粥;

  荠菜悬灯。

  桃花粥是旧俗寒食节的食品。荠菜籽能榨油,可供油灯照明之用。且荠菜繁茂之时,恰在清明前后。是以“荠菜灯”对“桃花粥”,别有风趣。

  国运昌隆,英雄胆壮;

  金瓯无恙,烈士心安。

  瓯是一种器皿,一般为瓦器。黄金之瓯,自然无比坚固,常用以喻疆土之完固。“英雄”与“烈士”之对,“胆壮”与“心安”之匹,十分工整,且一张一弛,饶有趣味。

  到处探幽,午桥最胜;

  逢时行乐,卯饮亦佳。

  上下两联都出自唐白居易的诗。其《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纪事》诗句“旧径开桃李,新池凿凤凰。只添丞相阁,不改午桥庄。远处尘埃少,闲中日月长。青山为外屏,绿野是前堂。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年华玩风景,春事看农桑。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巢许终身稳,萧曹到老忙。千年落公便,进退处中央。”是为上联的出处。午桥,即是午桥庄,是唐裴度的别墅。白居易《卯饮酒》诗句“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乃下联所自。卯饮,即晨饮。此联平仄严格相对,层次分明,乃佳对。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百六日,亦同百五日,谓寒食节。自冬至到寒食或为一百零五天,或为一百零六天,两说并存。杏酪,杏仁造的糊状物,即杏仁粥。榆羹,又称榆粥,乃用榆荚或榆皮煮的粥。《太平御览》引陆翙《邺中记》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可知古人曾有寒食备杏酪的习俗。

  悯介推而禁火;

  怅崔护之题门。

  唐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据此诗演成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博陵名士崔护进士落第,心魂落寞。逢清明节,他独往城南踏青,见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感口渴,遂叩门求饮。开门之人,竟为一妙龄佳丽。崔护一见倾心。次年清明,崔护旧地重游,却见院墙如故而人已渺然。他帐然若失,遂在门上题了此诗。于是,“人面桃花”就成为清明时节浪漫典故。上联暗指寒食,下联本寓清明,以人事故典牵引而出,一悯一怅,顿生千古幽思。

  冷节传榆火;

  前村闹杏花。

  这也是一副寒食节所用对联。此联开头先点出“冷节”, “冷节”即寒食节,因要禁火而吃冷食。再以“榆火”描述春景,有些凄凉。下联则选取另一幅春季画面“前村闹杏花”,一个“闹”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生活情趣。杏花开放的时节为春天,故以“杏花天”指春天。唐代李商隐《评事翁寄赐炀粥走笔为答》诗“粥香炀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绩篷。”语言简练,遣词准确,当是此联特点。“榆”“杏”之对,十分工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24
三月三日作福联:?

三月祝三辰,三牲虔备三王庙;?

四民祈四季,四甲沾恩四处丰。?

五月初二:?

室作琅环,依然福自天中降;?

舟为纸造,俨若龙从地上行。?

?
效竞渡之遗规,妆作龙舟除百祟;?

迓先生而到此,恭扶凤辇集千祥。?

五月迎龙舟:?

舟制仿龙形,会看片刻风云,荡尽妖魔归巨海;?

王灵停凤辇,合献千家蒲酒,长教福曜耿仙源。?

?
福倚神临敷寨上;?

疠随龙化逐江中。?
?

厚泽普桃源,值端阳作福作威清一境;?

深恩铭石壁,临蔀屋示慈示惠集千祥。?

太平福联:?

太平日盛世光天,欣看凿井耕田,帝力相忘于不觉;?

武陵源琅环福地,乐睹渔山樵水,民情亦已有奇观。?

求雨联:?

共沐百神恩,古树檀前鸣谢豹;?

复祈三日雨,万家烟里舞商羊。?
?

神应斯求,看昨宵跳玉跳珠,割麦插禾禽语外;?

民犹未足,想此日为霖为霈,寒襦饥粟雨声中。?

秧根福:?

春日迟迟,鸟向枝头催布谷;?

神灵赫赫,人从郊外乐丰年。?

五谷帝:?

帝德同天,百世戴高高莫测;?

圣功配地,万方履厚厚难酬。?

七月半施孤:?

中元节赦罪条开,尔孤鬼幽魂,今夜到来,何患无衣无食??

高陂墟修心者众,凡善男信女,喜题不吝,自然有德有功。?

八月大平福:?

大而化斯谓神,神聚清灵通广大;?

平且安便是福,福祈秋令颂升平。?

九月九日:?

愿叩平安歌上巳;?

牲陈集福赛重阳。?

十月十三作福联:?

击鼓吹豳,迓先农酌以大斗;?

稻成黍熟,祝上圣于斯万年。?
?

寿祝小春,七甲抒诚荣圣寿;?

功成乐岁,一乡致敬报神功。?

大平桃花福:?

福曰大平,率子妇丁男,修苹荐藻昭其敬;?

宫名永盛,贯百年毕世,阜物康民赫厥声。?

笛僧傍联:?

笛声罢处经声读;?

肉味忘时道味深。?

桃花下村酬神:?

古洞号仙源,乐鸡犬庆桑麻,欢迎老叟黄童,信是琅环真福地;?

良辰逢亚岁,吹葭丝添刺线,曲谱阳春白雪,又听玉笛按梅花。?

正月许福:?

灯会闹元宵,或喜子、或喜婚,酒满金樽月满院;?

春光过此夜,凡为耕、凡为读,先尝艰苦后尝甘。?
?

谱济倏经年,看此日慈航重渡、法驾重来,俨若桃源舟再访;?

欢歌欣乐岁,聆斯时雅管长吟、风琴长啸,依稀古里馆中宣。?

新年福:?

节近元宵,几处村歌连社舞;?

福祈新岁,十方物阜与民康。?

春联:?

郡溯颍川,门绕一溪千尺水;?

人居古洞,桃开两岸万家春。?

?

墙壁餙春联,千年丝帛;?

楼门书墨字,五百斤油。?
?

三雅杯觞相伯仲;?

四时花菊纪春秋。?
?

黎雨耕云,历山日隐;?

芳名遗世,徽泽春光。?

祥发楼春联:?

祥开瑞色,霞蔚云蒸,宛在仙源新气象;?

发育物华,花香鸟语,居然桃洞上林春。?

?
祥叶本乎天,龙聚凤占绵世泽;?

发荣徵于地,鸢飞鱼跃旧家声。?
?

祥绕云楼,九重瑞气临门早;?

发萌春卉,一朵名花及第先。?
?

妫汭霭祥光,万物咸亨天降瑞;?

历山钟发育,一楼秀绕地先春。?
?

祥和佳气溢门庭,星回岁始;?

发显韶光新景象,云转年华。?

?

宇宙复新春,高楼焕彩祥光至;?

乾坤宣乐岁,随处丰隆发福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