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医疗有多黑暗?

如题所述

普罗万中世纪节。(图片来源:《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周轶伦编译报道】拥挤、嘈杂、臭气熏天……中世纪常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时代,但现今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想为中世纪正名。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艺术、科学、医药、商业都在中世纪得到了发展。只是,中世纪夹在了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与文艺复兴之间,因而显得过于黯淡。“真实”的中世纪生活究竟如何?以下介绍的巴黎及其近郊有关中世纪文化的演出或展览,将为我们拨开其神秘面纱,带领我们走近中世纪“真实”的生活图景。

小镇普罗万:重现中世纪繁闹市集

随着明媚的4月到来,位于巴黎东南郊的中世纪小镇普罗万(Provins)正式迎来了旅游季。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镇印证了11—13世纪欧洲经济、贸易、文化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至今仍保存着城市的原始结构和真实风貌。如今,随着旅游季的到来,古镇内各类中世纪表演将为游客再现小镇的繁华与热闹。

骑士传奇故事

2016年,普罗万上演的《骑士传奇》(LaLégendedeschevaliers)演出共接待了约11万观众,骑术、驯兽术、杂耍,以及香槟伯爵(ComtedeChampagne)与伴侣卡斯蒂利亚布兰卡公主(BlanchedeCastille)的浪漫传奇故事,让观众重回中世纪的惊心动魄。演出结束后,游客还可与演员见面,并与骑士的坐骑白马来个亲密接触。

演出时间:4月1日-7月7日15h45(周末)、14h30(工作日);7月8日-9月1日15h45(周末)、15h(工作日);9月2日-9月30日15h45(周末)、14h30(工作日);10月1日-11月5日15h45(周末)

演出时长:45分钟票价:12欧元(成人)、8欧元(4-12岁儿童)

驯鹰表演

普罗万每日还会上演两场驯鹰表演《城墙猎鹰》(LesAiglesdesRemparts),届时,观众可以一睹猎鹰的威猛英姿。从4000年前起,我们的先人就已掌握猎鹰训练术进行狩猎,并于中世纪达到顶峰。目前,猎鹰训练术已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结束,观众可近距离观赏到上百只来自约30种不同种类的飞禽,蔚为壮观。

演出时间:4月1日-6月30日14h30和17h(周末)、14h30h和16h(工作日);7月1日-8月31日14h30和17h(周末)、14h30h和16h30(工作日);9月1日-10月1日14h30和17h(周末)、14h30h(工作日,周三16h加演一场);10月2日-11月5日14h30和15h45(周末)、14h30h(工作日)

演出时长:50分钟

票价:12欧元(成人)、8欧元(4-12岁儿童)

中世纪节

每年,普罗万举办的“中世纪节”都会吸引中世纪文化爱好者的到来。去年,共有8万游客参与这一节日。今年的第34届中世纪节主题为“中世纪的光辉与色彩”,将带领游客重回12-13世纪香槟集市的喧嚣。

时间:6月24、25日

票价:1日票11欧元、2日票15欧元;如穿着中世纪服装,1日票为5欧元、2日票为6欧元;12岁以下免费。

克鲁尼博物馆:美女与独角兽的神秘魅力

巴黎国立中世纪博物馆,即克鲁尼博物馆(MuséedeCluny),13世纪时,曾是来到巴黎克鲁尼学院授课的勃艮第克鲁尼隐修院教士们的居所,自17世纪至法国大革命,这里居住着教廷大使,直到1843年被立为中世纪博物馆。有意思的是,这座中世纪博物馆建造于古罗马公共浴室遗址之上,其建筑本身便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

这座博物馆藏有众多中世纪文化遗产,是了解中世纪日常起居生活的首选之地。尤其是六块大型壁毯《女子与独角兽》(laDameàlalicorne)堪称镇馆之宝。这六块壁毯约织于1500年左右,其中五块各自象征人类五种感觉,分别为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第六块,也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块,被认为象征着第六感,但究竟何为第六感,历史学家们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有些研究者将其解读为“自由意志”,象征着白皙的美女决定抛弃世俗的快乐。抛开壁毯神秘含义的解读,壁毯本身即散发着一股静谧的美感。壁毯上布满的奇花异草,以及各类动物,宛如伊甸园,精美无比。独角兽与美女富有深意的表情,总能引发欣赏者的凝思。

地址:6PlacePaulPainlevé,75005Paris

票价:8欧元、6欧元(优惠票)

巴黎科学与工业城:发现中世纪的“新鲜事”

为了打破人们对中世纪的固有偏见,巴黎科学与工业城(Citédessciencesetdel’industrieàParis)正在举办的展览“中世纪有什么新鲜事?”(QuoideneufauMoyen.ge?)展现了一个并不灰暗、也不单调的“真实”中世纪。

展览第一部分向参观者勾勒了中世纪重要历史时间。穿越一道道白色拱廊,一幅幅大型图片让参观者对中世纪有一大致印象。接着是展览的核心部分“中世纪有什么新鲜事”,展现了中世纪丰富的革新和技术,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展览并非按时间顺序,而是按不同文化分为六个部分:居民来源、乡村日常、风景资源、精英阶层、旅行交流和城市样貌。参观者可以从中探寻到有关中世纪意想不到的“新鲜事”,如5世纪的手工艺、革新的墓葬技术、采掘技术、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世纪民主思想、骑兵技术以及中世纪建筑等。大量互动游戏使参观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远离宗教和王权,巴黎科学与工业城以与众不同的全新角度重新点燃人们对中世纪文化的兴趣。

实用信息

地址:Citédessciencesetdel'industrie-30,avenueCorentin-Cariou-75019Paris

开放时间:10h-18h周二至周六;10h-19h周日

票价:12欧元;优惠价9欧元

展览截止日期:2017年8月6日

链接:探秘中世纪饮食学

人们对中世纪的饮食料理概念往往很模糊,且伴随着许多错误印象。其实,中世纪开始,人们已开始讲求食物新鲜度和严格的料理控制,并实行特殊的饮食法来对抗疾病。

据法国《LePoint》杂志报道,从13世纪起,人们已开始关注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这首先影响到人们的日常饮食。人们开始食用全新的蔬菜种类,如菠菜;来自西班牙、西西里岛和塞浦路斯的蔗糖也进入了人们的料理。最后,中世纪还诞生了新的“文学”类型,那便是烹饪书。虽然,当时的烹饪书只是帮助国王御用厨师记忆的简单菜谱集。

到了19世纪,人们设想中世纪拥有一批变质肉味爱好者。然而事实却是,在市政当局的每日监管下,市场上售卖的肉和鱼都十分新鲜。夏天,每隔两天就需要扔弃或烧掉未出售的肉类,冬季则是每隔三到四天。药物的售卖也受到严格管控:14世纪左右,所有药剂师合成的药物必须贴上标有有效期的标签。

人们总是将中世纪料理描述为千篇一律、油腻、粗糙且香料味刺鼻。其实,中世纪人们更偏爱一种由醋或葡萄酒和精细香料调配的酱汁,并用面包芯使汁水变稠,而不喜欢用面粉和黄油制作酱汁。当时最著名的“绿色酱汁”由面包、酸葡萄汁、香芹、生姜和醋调配而成。中世纪人们在口感上偏爱微苦、酸甜以及酸味(主要使用酸葡萄汁和醋)。

中世纪肉类的料理方式则有助消化,人们会在烤制前先用沸水浸烫。此外,人们还通过烧烤的方式减少油脂。

医生也越来越多的进入饮食领域。人们开始遵循一些特殊的饮食制,如孕妇、旅行者、老人或肥胖患者,尤其是肥胖症在营养过剩的贵族和异域水果、糖果爱好者中盛行。为了对抗肥胖这种在道德上饱受非议的疾病,医生会对病人采用极为严厉的饮食法治疗,比如两天只能吃一顿,禁止食用所有易发胖的食物,如黄油、蜂蜜、含淀粉食物、小麦粥、核桃等,并要求病人进行运动,如饭后散步、沐浴、在海边热沙坑中进行桑拿等,甚至进行一些侵入性治疗,如按摩、涂抹药膏,或使用皮肤点状烧灼术(pointesdefe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提起黑暗料理,大家脑子里可能会想起菠萝炒肉或者酱油草莓又或者拉面棒冰……其实中世纪欧洲就有很多黑暗料理,与现在精致的西餐相去甚远。

仰望星空派

“仰望星空派”听上去很文艺很好吃的样子,事实却正好相反。烤派上立着鱼头,这些鱼头朝着天空,空洞地点鱼眼却正好朝着食客,让人心里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麻雀仰望星空)

据说最初的“仰望星空派”是由渔妇制作的。渔妇们在收获季节主要会收获七种鱼,妇女们就在烤好的派上,依次立上这七种烤好的鱼头。不过,随着“仰望星空派”的演变还出现了“龙虾派”、“麻雀派”等各种新式的派。

低配黑面包

黑面包在中世纪是很普遍的食物,主要的制作原料是小麦粉、麸皮。中世纪欧洲贵族和平民吃的黑面包是有很大区别的,欧洲贵族能吃上由小麦粉制作而成的黑面包,贫穷的底层百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良的面包师傅为了减少小麦粉的用量,谋取更多的利益,往面包中加入了小麦和燕麦,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加入木屑和石头。这种低配的黑面包十分的坚硬,可以当做武器使用,至于品尝起来估计也是一言难尽。

炖煮水果

中世纪的另外一种黑暗料理就是炖煮水果。中世纪的医生认为水果中有湿气,生吃对人的身体不利。受医生宣传的影响,人们大多将水果炖着吃或者烤着吃,而炖煮水果汤中往往还会加入花椒、胡椒等各种香料。又辣又酸又甜,不知道是怎样的体会。

烤天鹅

中世纪欧洲贵族很喜欢狩猎,各式各样的猎物都会被摆上餐桌,比如说野猪、天鹅、孔雀等等。中世纪法国颇为喜欢的一道菜就是烤天鹅,制作时要现将天鹅的皮除去,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将天鹅的毛拔去还是要将毛留在皮上,并将皮囊保存好,待天鹅肉烤好后在将天鹅重新放入到皮囊里,还要将皮缝好,另外天鹅的嘴巴会被涂上金色。盘中的天鹅就像还活着一样,现代的食客估计一时之间无从下手。

(现代西方黑暗料理之巧克力茄子)

除了这些,中世纪还流行大锅乱炖的尚未清洗干净分动物内脏制作内脏杂碎汤。只能说黑暗料理界高手云集。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前215年被蒙恬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而秦朝灭亡后,由于中原内耗不断,匈奴逐渐统一了周边民族,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在西汉初期,匈奴屡次进犯边境,而刘邦也无可奈何,只能嫁女儿和人家求和,自己还和匈奴的单于冒顿皆为兄弟。

汉朝前期刘邦甚至差点被匈奴灭了,后来出现飞将军李广,极大的威慑了匈奴,但他无力改变战局,始终处于被动防御阶段,因为一场战争的胜利,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还有创新的战法,这一点李广没有做到。要打败匈奴,重点是骑兵问题,以步兵去对抗骑兵纯粹是找死,必先以骑兵对骑兵,深入敌境,出奇制胜,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这样一种战法是卫青发明的,但却在霍去病手中发挥出了最大的威力。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万余精锐骑兵,千里奔袭匈奴后方,6天连破匈奴五王国,斩王数名,歼敌9000人。同年第二次出击,绕河西走廊,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后,杀敌3万余人,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最后的漠南决战,俘虏了匈奴十万人,歼敌九万人!从此“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霍去病把匈奴人打跑了,被欺负最惨的一部匈奴人,没办法流浪到了欧洲,一到欧洲,立刻变得威武了,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把这西罗马帝国打得奄奄一息,西欧从此就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接受被东方人统治的恐怖吧!

匈奴来到欧洲之后迅速发展壮大,打完这个打那个,如入无人之境,从多瑙河一直扩张到莱茵河,文艺复兴时期的孟德斯鸠就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他摧毁了人们在这些河流沿岸所修筑的一切堡垒和工事,并且使两个帝国向他上贡”。

匈奴来到欧洲之后,迅速壮大,把这些人打的气的直跺脚,每年都得向匈奴国进贡,割地,匈奴王阿提拉几乎彻底榨干了罗马帝国的油水,后来没钱了,就打欠条,总之这罗马,不管东也好,西也罢,个个被匈奴打的不成样子,西罗马更是在拿不出一两银子的时候,被阿提拉大举进攻,把整个意大利打的一塌糊涂,教皇又说情,又把公主献给匈奴人,这才收手。

在这件事的第二年,匈奴王阿拉提死了,正当欧洲人弹冠相庆,兴高采烈之时,却没想到阿拉提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将整个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后来逼得日耳曼人举族迁徙、逃亡。一些人拉帮结伙,四处杀人越货,圈地称王。就在这样乱糟糟的时代中,西罗马帝国莫名其妙的灭亡了。欧洲现代为什么会小国林立?都是匈奴给闹腾出来的。

就这样,匈奴其中的一支部队,被大汉英雄打的拔营起寨,踏上了流浪的征程。他们一路颠簸流离,最后来到了欧洲。在这里,这支匈奴部队又开始耀武扬威起来,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可惜,一代战神只活了二十三岁便患重疾去世,不然再多活几十年,驰骋欧洲也不在话下!

第3个回答  2017-12-26

谈起女巫我们脑海就会浮现童话世界里面那戴着尖帽子穿着黑斗篷的女巫形象,我们都知道女巫都是童话故事里编出来的,但在中世纪欧洲却真的出现过一场长达三百年的猎杀女巫行动。

说起女巫,我们不得不谈起一个人,他就是亨利·克雷默。克雷默于1486年12月写了《女巫之槌》,通过当时在欧洲刚刚发明的印刷术这本书被大量传播,成为历史上危害最大的书籍之一。他倡议使用暴力迫害女性(他们眼里的女巫),打开了疯狂的如洪水般的审判大门。以此为契机,第一波席卷欧洲的猎巫风潮开始了。

他写下了种种现在看荒诞的识别巫术、检验所谓女巫的方法,以及介绍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来让被捕的女巫屈打成招。其手段之残忍简直骇人听闻,审判毫无司法公正可言。其中虐待女巫的刑罚有:投河(类似浸猪笼的刑讯)、鞭刑(刑讯之一)、绞刑(女巫死刑惯用)、火刑(女巫死刑惯用)。

《女巫之锤》的出版标志着宗教迫害的开始,本着『宁可错杀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的荒谬理念,在后世造成数百万无辜女性惨死。

《女巫之锤》的出版引发了欧洲中世纪时大规模的「猎杀女巫」狂潮。14到15世纪,猎巫运动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地区如埃塞克斯郡;进入16到17世纪,猎巫运动的中心则转移到了瑞士、法国南部以及德意志地区。其中又以多灾多难的德意志地区最为严重。

他们检验女巫的方法

这场恶潮席卷欧洲300年。把人类野蛮与畸形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良家妇女一旦被诬为女巫,立刻被斩首示众,然后焚烧尸体。而他们检验是否为女巫的方法也荒谬至极,他们认为诸如胎记、黑痣等色素沉积都是巫师的标志。他们认为这些都是魔鬼在“女巫”身上留下的“魔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