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数字忌讳有哪些?

如题所述

忌讳的数字比较多,比如说2、3、4、7、13等等,从总体上说,忌单数,因为好事成双,所以给人送礼或礼金都忌单数。

“二”是双数,但这样的日子忌出殡,因为人们不希望坏事成双。

“三”谐音“散”,做寿和结婚忌,祝寿、贺礼也忌。

“四”谐音“死”,大凶,所以门牌号、车牌号都不宜有这个数字。

“七”,有的地方妇女忌讳这个数字,因为封建社会对妇女有“七出”的戒条,犯了七条就要被休,所以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之说,“八”在这一点被禁忌,是因为有“分”的意思。

“九”,音乐界颇为忌讳,因为世界上一些大作曲家如贝多芬等,都是在写完第九部交响乐后死去的。

忌“十三”本是西方的习俗,因为背叛耶稣的犹大排位十三,但中国开放以后,一些高级宾馆为了迎合西方人,也避讳这个数字,不设十三层。

江西一带忌“二十”,碰到这个数字就读作“念”。据说是因为春秋战国时吴王有个女儿叫“尔释”,是被鱼骨鲠死的。而“尔释”与“二十”谐音,所以忌之。

湖北长阳一带忌“三十六”,据说是因为周瑜死于三十六岁。

忌七十三、八十四,民间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因为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孟子卒年八十四岁。

还有“七零八六”“五三五四”之类的数字也忌讳,因为它与“七零八落”“吾散吾死”谐音。

而河南南阳市则忌讳“七六八”,因为它是一个部队医院的番号,本来挺好的数字,被弄成了忌数。有的摩托车牌或汽车牌号中暗含这三个数字,均不利,易出凶事(交通事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6
最忌讳的是4,谐音死的意思。
  上海话中,“十三点”为贬义,
多用于指女性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西方习俗中,则视13为不吉利的数字。相传出卖耶稣的弟子犹大,就是耶稣的第十三个弟子,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期也是13号;……,西方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数字“13”的可怕传说,并形成了一些奇怪的习俗,比方说高楼不设第13层,门牌号避开12,等等。
  而佛教却认为13是大吉数,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代表功德圆满,西藏布达拉宫13层、天宁佛塔13层等。
  同样的一个数字13,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角度,却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意义。这,也就是王浩骅想和大家聊聊数字喜忌的缘故。
  一、简单数字禁忌中的寓意
  1、“一”的忌讳。
  “一”是单数,给结婚、庆寿的人家送礼,忌讳送单数,因为这与“好事成双”的愿望背道而驰。
  2、“二”的忌讳
  有些场合也忌讳“二”。比如给病人和丧家送礼,就忌送双数。因为谁也不希望坏事成双。
  3、“三”的忌讳
  “三”与“散”谐音,寓意不吉。
  4、“四”
的忌讳
  “四”与“死”谐音,所以很多地方忌四,凡数字“四”都在忌讳之列。
  5、“五”的忌讳
  古时忌农历五月五日生人。五日忌晒席垫,忌盖屋,认为不吉利。
  6、
“七”的忌讳
  旧时对妇女有“七出”之条,犯了七条,男人就要休妻。
  7、
“九”的忌讳
  一些地方立夏日秤重时,报数不可报“九”,以图吉利。
  二、与年龄有关的数字禁忌
  1、忌讳36岁
  “三十六”是三国时期破曹操百万大军于赤壁的东吴大将周瑜的享年;
  2、忌讳四十五岁
  相传包公四十五岁时,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忘八,才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因而忌言四十五岁,多改称四十四或四十六岁。
  3、忌“六十六”。
  旧时民俗以为六十六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
“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所以就形成了很多与此有关的习俗。
  东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六十六个饺子,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了还上阎王的债。
  4、忌讳七十三、八十四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相传是因为圣人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孟子则八十四岁去世。连圣人都难以逃避,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人们认为这两个数字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过了七十三,便闯过了一道难关,可以活到八十四岁;八十四岁又过一关,则可长寿百岁。
  5、忌讳逢九
  俗话说“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穷败”,所以很多地方忌讳说八十一岁。还有的地方则忌讳岁数逢九,认为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九十九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
  这是因为,古代的数理观念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有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寓意,所以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三、被视为吉祥的数字
  1、六、
  “六”是顺,“六”和“六”连着更好,有六六大顺的好口彩。
  2、八
  “八”与“发”音谐,有“发财”之说,所以备受人们喜欢,特别是经商之人。
  相传,过去商人远行,一般选在逢八的日子出门。正依的是“要得发,不离八”的吉言。
  3、九
  “九”与“久”谐音,含有长久之意。
第2个回答  2013-11-14
中国人使筷子的十二种使用忌讳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第3个回答  2013-11-14
影像禁忌?

中国人俗以为,人体是由“形”和“气”二者合一而成的。形者,容也,又,形为骨现,亦即貌姿、体形、容色一类物质的实体;气者,息也,又,神之盛也,亦即精神方面的存在。形者,形体;气者,元气。所谓“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见《文子.守弱篇》)。王充《论衡.言毒篇》云:“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所以“形体”和“元气”都是人体要护卫的,失一不可,损一害二。形体和元气的完好与否又直接关系到魂魄的安稳,因为“魄附于形而魂附于气也”(见《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四.疏》),所以形与气的关系也就是体魄与灵魂的关系。因此,中国民间,在与人体有关的禁忌中,不仅有体魄的禁忌,也还有灵魂的禁忌。灵魂的禁忌,如何体现?中国人很容易地把灵魂具象化为影像。在中国人的俗信中,以为人的影子既和人的身体相像又和人的身体相关。身体为阳,影像为阴,所以就觉得影子大约就是自己的灵魂,或者是与灵魂有关的属于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人体中有灵魂才有影子的。鬼魂没有影子。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影子(据信这是完全可能的),那么这个人就会变成鬼而失去生命。同样,如果谁的影子被别人损害了,那么他的身体也会因此而得病或者受到伤害。如果要诅咒或者暗害某人,就可以悄悄踩住或者暗暗用刀子砍、用钉子钉某人的影子,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所以中国人是忌讳和禁止别人踏踩自己的影子的。如果身体有了病或者受到伤害而查不出别的原因时,他们便会回忆是否有人踩过或者伤害过自己的影子。在收殓死者,往棺木上加盖子的时候,也特别要小心,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被钉进棺材里去,以免自己的健康因此而受到危害。葬埋时,也要后退到离开墓坑一定距离的地方,用绳子把棺材续进墓坑中去,以免自己的身影落进墓穴使自己受到伤害。阴阳先生也总是站到影子落不到墓穴内的坑沿一边指点安葬事情的进行。掘墓人和抬棺人都用布条紧紧缠住手腕,以使自己的影子稳固地牵牢在自己身上,否则,影子掉落进墓穴便是大不吉利的事情了。?

由阳光和烛光等投射的影子联想到镜子中的影像,就觉得镜子中的影像也是自己的魂魄。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以及许多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中都有“魔镜摄魂”的情节描写。民间普通人也认为照镜子不宜过多,照镜子越多,老得越快。因为照镜了时,魂魄就会被摄去。这样反复地照来照去,魂魄是要劳神受损的,人体也会因之而受到损害。?

当照相机发明并在中国开始使用时,中国民间许多人害怕照相,担心会因此而损伤元气。据说连慈禧太后也相信此说,认为照相有灵魂失落的危险。直到现在,还有人认真地解释,照相和洗澡一样都会使人伤元气。洗澡会损伤身体,照相能摄走真魂,这两样都是需要避讳、禁忌的。现代照相技术又加上了镁光灯的闪烁,就更加深了这一层顾虑,甚至还有人说照相会失血的。更有一些人为照片没有把全身都照进去而担忧,以为没有照上腿脚的相片会导致自己真的失去腿脚;没有照上头面及仅照上半个身子的照片就更犯忌讳,要也不敢要的。然而,事实是,照相机还是越来越多起来,爱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看来只要是能留下一张满意的照片,人们也就不顾不上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是否要受痛苦了。?

在照相机普遍应用之前,人们还对画像心存忌惮。一旦自己的形象被画在纸上,自己的灵魂也就被拿去了。古代缉捕罪犯,都是画一张像贴在城门口和交通要道路旁,以此辨认罪犯。同时,也含有先摄住罪犯的灵魂,再缉拿真凶的意义。有些术士、巫师还可以根据图像判断出罪犯的去向,甚至可以控制罪犯,使其自投罗网。因此,中国人一般是不愿意让人画下自己的肖像的。民间相信,如果要惩治某人,可以将他的像画下来烧掉,或者戳破,这样至少可以损伤他的灵魂,如果不是直接损害他的身体的话。直到现今,这种办法还被用来对付那些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的元凶,不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是普通人还是领袖人物。假如不是幅真的画像,而是漫画,把某一人物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用来表示一种幽默感或讽刺意味,就更不能被中国人所容忍了。无论怎样说,被画者都感到是对自己的一种辱没,至少是使自己陷入一种难堪境地的羞辱,这仍然是影像禁忌的观念在作怪。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漫画在中国一般只能画某种无名无姓的类型人物。究其信仰上的根源,还是与偶像崇拜与灵物崇拜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民间俗信中,存在物与影像是同一的。人的影像、画像以及塑像和人本身一样,都是人的灵魂的寓所,甚至这些影像、画像以及塑像还就是人本身。像《红色娘子军》中那个年轻的女子嫁给了一尊木雕塑像;像《原野》中那个老太婆针刺偶像的举动;像《神笔马良》、《叶公好龙》、《画中人》等等传说故事中描绘的情景以及殡葬死人时烧掉的纸扎童男童女、牲畜、房屋、器物等等塑像,都是在这一民间信仰的背景下产生的现象。因此说,中国的影像禁忌是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的。?

色气禁忌?

和形体、影像相关连的还有色气。色,《说文解字》云:“颜气也。”今有容颜气色之说。颜,指眉目之间。一个人的容颜气色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心情、体质的好坏。“心热者,颜发赤”。《周书》云:“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可见色是气之表,气是色之中。中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中国人忌色欲,戒好色。把具有色相的人体,视为不洁的人体,是需要禁忌与之接触的。相信好色损元神(这一点在后边房事禁忌中还要详谈,此不赘述)。民间忌争气,相信争气伤身。不好色是指不沉湎于性爱的淫欲之中;所谓“正配还须洁,邪姻不可结”。如果好色纵欲,不但损伤元气,还要遭到因循报应,是为大忌。不争气是指不与人斗气。和为贵,贵圆通。如果与人斗气争胜,势必小怨成大仇,冤冤相报,伤财害命,祸患无穷,亦为大忌。但是,如果是正当的婚恋和立足于自强不息,那还是可以“向往美色”和应当“争一口气”的。?

民间称久病体弱者为“气虚”,气虚者易招灾。纵欲亦易导致“气虚”,所谓“阴虚”是也。气虚是元气大伤的表现,是魂魄衰弱的表现,此时忌外出,以防凶神降祸。为了增强抵御鬼祟侵害的能力,往往在必须外出时,身上装点朱砂,或携带桃树枝、佩戴红头巾等以避邪魔。?

突然乏力也是民间一大忌讳。本来很有气力的人,突然没有气力起来,又好像没有什么病因,这是很让人惊恐的事。这种情形总是一种凶兆,大约是灵魂就要离去的先兆吧,所以民间是很忌讳的。南方有俗谚说:“要死格(的),没有气力!”
第4个回答  2017-12-02
  最忌讳的是4,谐音死的意思。
  上海话中,“十三点”为贬义, 多用于指女性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西方习俗中,则视13为不吉利的数字。相传出卖耶稣的弟子犹大,就是耶稣的第十三个弟子,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期也是13号;……,西方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数字“13”的可怕传说,并形成了一些奇怪的习俗,比方说高楼不设第13层,门牌号避开12,等等。
  而佛教却认为13是大吉数,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代表功德圆满,西藏布达拉宫13层、天宁佛塔13层等。
  同样的一个数字13,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角度,却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意义。这,也就是王浩骅想和大家聊聊数字喜忌的缘故。
  一、简单数字禁忌中的寓意
  1、“一”的忌讳。
  “一”是单数,给结婚、庆寿的人家送礼,忌讳送单数,因为这与“好事成双”的愿望背道而驰。
  2、“二”的忌讳
  有些场合也忌讳“二”。比如给病人和丧家送礼,就忌送双数。因为谁也不希望坏事成双。
  3、“三”的忌讳
  “三”与“散”谐音,寓意不吉。
  4、“四” 的忌讳
  “四”与“死”谐音,所以很多地方忌四,凡数字“四”都在忌讳之列。
  5、“五”的忌讳
  古时忌农历五月五日生人。五日忌晒席垫,忌盖屋,认为不吉利。
  6、 “七”的忌讳
  旧时对妇女有“七出”之条,犯了七条,男人就要休妻。
  7、 “九”的忌讳
  一些地方立夏日秤重时,报数不可报“九”,以图吉利。
  二、与年龄有关的数字禁忌
  1、忌讳36岁
  “三十六”是三国时期破曹操百万大军于赤壁的东吴大将周瑜的享年;
  2、忌讳四十五岁
  相传包公四十五岁时,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忘八,才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因而忌言四十五岁,多改称四十四或四十六岁。
  3、忌“六十六”。
  旧时民俗以为六十六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 “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所以就形成了很多与此有关的习俗。
  东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六十六个饺子,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了还上阎王的债。
  4、忌讳七十三、八十四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相传是因为圣人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孟子则八十四岁去世。连圣人都难以逃避,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人们认为这两个数字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过了七十三,便闯过了一道难关,可以活到八十四岁;八十四岁又过一关,则可长寿百岁。
  5、忌讳逢九
  俗话说“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穷败”,所以很多地方忌讳说八十一岁。还有的地方则忌讳岁数逢九,认为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九十九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
  这是因为,古代的数理观念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有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寓意,所以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三、被视为吉祥的数字
  1、六、
  “六”是顺,“六”和“六”连着更好,有六六大顺的好口彩。
  2、八
  “八”与“发”音谐,有“发财”之说,所以备受人们喜欢,特别是经商之人。
  相传,过去商人远行,一般选在逢八的日子出门。正依的是“要得发,不离八”的吉言。
  3、九
  “九”与“久”谐音,含有长久之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