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咏鹅》背后的故事吗?

如题所述

  咏   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一首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古诗,它的鲜明特点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我们先从作者骆宾王谈起, 骆宾王与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合称“ 初唐四杰 ” ,是唐朝初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骆宾王毫无疑问姓骆,传说是西周开国名臣姜子牙的后代,名字宾王则取自《易经》“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寓意可以做国家栋梁、辅佐朝政,事后证明骆宾王也确实才华超群。

《咏鹅》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时创作,可以说是神童。在古代,聪明睿智、才思敏捷、年少有为的神童不少,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时才4岁,司马光砸缸时7岁,王荣识李也只有7岁,项橐只有7岁,却当了孔子的老师等。

《咏鹅》这首诗与我们平常见到的诗歌不太一样,它的第一句只有三个字,其他句则是五个字,不是很对仗、工整,因为它是古体诗,我们现在见到的字数整齐的绝句等多是近体诗。

传说骆宾王小时候与小朋友一起游玩,在池塘里看到远远游来一只鹅,然后是第二只,第三只,小鹅和鹅爸爸、鹅妈妈一家三口在一起游泳、嬉戏。小鹅叫了一声“鹅”,鹅妈妈附和了一声“鹅”,鹅爸爸也赶紧喊了一声“鹅”,简直就是鹅家族的吉祥三宝。

小伙伴们很高兴,就即性创做以鹅为主题的诗歌。一个小朋友摸摸下巴,摇头晃脑地说“岸边一群鹅,扑通跳下河;若问有几只,白白一大坨”,小伙伴们听了笑的手舞足蹈。又有一小孩装模作样的念到“天上一只鹅,地上一只鹅;鹅飞鹅打鹅碰鹅,我最爱吃肥鹅鹅”。小伙们笑的眼泪直流,在地上打滚。骆宾王则很认真地观察,思考了一会,慢慢说道“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鹅脖子很长,喊叫的时候脖子弯曲,鸡鸣叫时则直着脖子。白毛对应着绿水,用了一个动词“浮”;红掌对应着清波,用了一个“拨”字 。这些说明骆宾王观察很仔细,用词也非常恰如其分,非常有才华。

骆宾王的才华最能被证明的还有一点。唐朝中期武则天称帝,骆宾王投身反抗武则天的行列,撰写了讨武檄文,文章气势宏大、文辞优美,对武则天极尽讽刺挖苦。但当武则天读到“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大为赞赏。知道文章是骆宾王所写,竟然说失去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过错,可见骆宾王的才华是举世公认的。

自古才子多薄命,骆宾王也不例外,《资治通鉴》说骆宾王兵败被杀,也有传说他最后出家当了和尚,总之一代才子从此销声匿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