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在我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3000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有“风”、“雅”、“颂”3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继《诗经》之后,公元前4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变为奇字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大多数是五言。

词是一种配合新兴音乐演唱的新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但是它不是直接从汉代的乐府诗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

隋唐时期的音乐有着3个系统。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记载:

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敦煌曲子词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敦煌曲子词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敦煌曲子词集·叙录》评敦煌曲子词:

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

敦煌曲子词中最突出的是,歌颂爱国统一这一内容的作品,如《菩萨蛮》: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词作表达了边地军民为国戍边、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思。再如《望江南》:“六绒尽来作百姓,压坛河陇定羌浑。”表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和睦的愿望。

敦煌曲子词中反映女性生活和思想的题材最多,成就最高。《抛球乐》是一篇青楼歌妓的“忏悔录”,写一女子被玩弄、被抛弃的遭遇以及因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该不听从姊妹们当初好意地劝戒,下面是她的自述:

珠泪纷纷湿罗绮,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自述诚挚深切,动人心扉。其感受之真、体味之切、语意之痛,唯有此中人才有这般诉说。

《望江南》也是闺中怨歌,想起“负心人”,就抑制不住内心的苦恨,“多情女子负心汉”,是古代民间的一个常见性主题。这首词构思的新颖别致,增加了抒情的艺术表现力: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又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写的是一位恋人向其所爱者的陈词。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词中使用了一连串精美的比喻立下爱情誓言:

枕前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词无论从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都与汉乐府《上邪》一脉相承,表现男女青年追求自主真诚爱情的决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同时,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里,还保存下一些在现存唐代文人词中很少见的长调。

敦煌曲子词风格豪迈婉曲兼备,调式小令慢词皆有,都以明快质朴、刚健清新为基调。敦煌曲子词富有生活情趣,比喻生动丰富,语言爽直俚白,如《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