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职责使命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书育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使命。




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

研究生是指在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机关里进行研究学习或者进修的人员。在规定的年限里,不仅要完成一定的学业,还要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实现从自主学习的本科学习方式过渡到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的一个转折。研究生的教育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即培养学生运用学得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这一转折、过渡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本科生的学习相对于研究生而言,更多的是接受形的,对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学习内容,选择余地不大。本科生的课堂学习任务较重,对于整体提高自己的科研学习能力缺乏相应的空间。


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课堂教学相应减少,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与科研,更多的联系实践,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会表现出不适应,需要导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教育。同时,导师也能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对研究生的为人处事产生影响。


科研学习的指导作用

1. 课程选择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基础课程的选择与学习。第二、毕业论文的撰写。为了更好的衔接这两个阶段,研究生前期选课就显得非常重要。选的课程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到毕业论文的课程设置。


要把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而作为刚入校的研究生,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这个时候,导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及早的确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并选择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收集与之相关的论文资料,及早的进行课题研究, 把平时的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检索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文献检索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之一。如何针对自己研究的方向及课题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导师在这方面可以提供很好的指导。


如,导师布置一个研究的课题,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信息搜集任务,布置一定的文献资料收集工作,使得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搜集信息、文献检索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类、归纳以及积累的良好习惯。


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必须不断的练笔,才能写出好的论文。不少学生看的资料非常的多,但是真正写出来的文章却不行,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平时练笔的次数少了,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够, 文章思路不够清晰。


如何提高学生练笔的次数,如何提高学生组织文字的思维,需要导师的督促和指导。导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 并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给予专业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写作,修改中获得进步。


3.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提高为核心、素质培养为目的教育过程,这其中以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键需要导师培养他们能够发现研究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 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繁杂的外象所迷惑。而真正的科学精神,应该是敢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在科研创新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导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学术训练和教导使得学生慢慢的培养。


4.思想品德的表率作用


在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做人”这一方面的影响程度调查中,认为导师对其影响程度“很大”和“较大”的研究生分别占37.6%和36.8%,二者合计为74.4%。可见,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面还是非常广的, 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情操、务实的敬业精神都对研究生正确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导师不仅担负着教书的职责,还担负着育人的职责,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对研究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学术道德等教育贯穿于科学科研、论文指导等具体的培养环节中,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全方问培养贯穿于指导研究生发展的全过程,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1.心理教育解惑作用


区别于本科生,研究生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在贯穿平时的学习当中,往往还面临着经济压力、恋爱婚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产生心里上的压抑和抑郁,不利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通过平时给予学生的经济资助, 跟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使其深入的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并顺利的化解自己的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生涯规划顾问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研究生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择业就业, 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研究生入校以后一直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一定非常到位,而导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学术造诣的挖掘,更清楚学生到底适不适合继续做科研。是继续科研读博? 还是深入实践就业工作? 往往导师的意见显得一针见血。通过导师对学生就业的指导, 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7

导师又叫讲师,他的职责和使命是:传道受业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传授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也要照顾好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要做好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自己的行为,向老师学习。

具体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搞好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个遵纪守法、团结奋进、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集体;

    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负责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深入了解学生,坚持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精讲多练,重点突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结合工作需要,要不断进修,参与科研、培训,提高教学各方面的水平,无论是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学习平台,让学生真正去学到东西。

    指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四有”青年,成为国jia、社会的栋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7
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学生,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教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