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课文以“助人为乐”为灵魂,以“送小蚂蚁回家”为线索,讲述了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课文原文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睡莲说:“今晚就在这我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他问:“睡莲姑娘,有什么事吗?”

  “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办法送他。”

  蜻蜓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睡莲问:“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这时,一只萤火虫飞来了,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啊,多美的夏夜啊!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课文教学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识写的字中,除一个独体字“非”外,都是合体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合体字的规律,指导学生写好合体字。要注意指导学生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1、歌谣识字:

  ⑴目争睁,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时。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

  ⑵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歌谣识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两字合一字的规律,体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功能。

  2、猜谜识字:

  ⑴根: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

  ⑵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

  3、偏旁归类,熟字带生字:

  ⑴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

  ⑵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⑶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

  ⑷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

  在用偏旁归类识字时,应鼓励学生带出更多自己认识的字。

  4、本课六个要写的字中,“送、过”二字带走之,可联系第九课“连、远”二字的写法,引导学生自己学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可以把“她、他”作为重点进行指导,重点指导“也”字的写法:

  ⑴横折钩的横要往右上斜,但不能写得太长;

  ⑵竖要写得高一些;

  ⑶竖弯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二、朗读感悟

  1、检查读:

  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已经读正确。

  2、反馈读: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教读有关段落和句子。

  3、想象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想象夏夜的景美情美,然后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4、评价读:

  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学生一个个竞赛读,互评与自评结合,主要从是否听出了夏夜的美来评价。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竞读。

  5、思考读: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星星为什么高兴?

  6、体会读:

  可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体会夏夜的美;也可小声跟教师读,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三、实践活动

  我说夏夜美

  1、读读说说,要求:

  读,要边读边想;说,要尽量多说。如,青青的庄稼,青青的草地;绿绿的树叶,绿绿的小草;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溪。

  2、自由组合说夏夜:

  按观察对象分组:

  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每组先组内互相说,再选出代表向全班说,其他组员补充说。

  3、评一评:

  哪一组描绘的夏夜最美可获得“睡莲奖”。

  【资料袋】

  〖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能分泌出荧光素,在荧光酶和氧的作用下,发出光来。它发的光有白绿色、淡黄色,也有橘红色、淡蓝色,每次闪光的长短间隔各不相同。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课文解析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感悟夏夜的美。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