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断裂这种情况什么原因?求解

如题所述

电动机断轴的原因

装配不当

电机与所拖动的设备不同心,致使电机承受了过大的径向载荷,最终导致金属疲劳。当电机轴伸端所承受的径向负载太大时,就会造成电机轴在径向上有弯曲变形。电机旋转时,轴的各个方向承受扭力而变形,最终导致电机轴折断,断裂位置一般在靠近轴承的地方。

对于采用皮带轮联接的电机,但有的客户给电机输出轴配皮带轮时,由于带轮太重或皮带安装太紧,都会导致电机在运转过程中,电机输出轴持续受变应力作用,这种应力对轴产生弯矩最大值在输出轴轴承支点附近,反复冲击引起疲劳,使轴逐渐产生裂纹,最终完全断裂。

运行中设备与电机振动过大

如电机固定不牢固,如在机架上运行,整个基础不稳定,运行中晃动,从而造成电机皮带拉力不稳定,拉力时大时而造成轴的损坏。

轴加工应力槽不符合要求

该问题多发生在轴伸根部位置,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轴伸根部R角加工不规范,导致该位置应力比较集中,电机运行时受轴径和径向交变应力的作用,导致断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电动机的作用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而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由输出轴安装带轮或联轴器,通过皮带或联轴器配合传递转矩,带动设备运转做功。但有的客户给电机输出轴配皮带轮时,由于带轮太重或皮带安装太紧或联轴器安装不同心,都会导致电机在运转过程中,电机输出轴持续受变应力作用,这种应力对轴产生弯矩最大值在输出轴轴承支点附近,反复冲击引起疲劳,使轴逐渐产生裂纹,最终完全断裂。
原因分析,用户安装电机时应牢固,水平配皮带轮不宜太重,皮带不宜太紧,联轴器与轴要同心,电机运转不应震动,定期检查电机运转情况,对出现异常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电机上面用的轴承内圈断裂原因有:

轴承在热处理时硬度过高,在轴承使用时也会出现断裂。

轴承材料本身或者轴承内圈在加工过程中存在潜在裂纹,在使用时也会出现断裂。

轴承在装配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安装方法。

轴承的内套皮给崩裂,是轴过载所致。

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第2个回答  2022-09-21
如果属于新精细的话,那属于轴承的质量不合格。如果时间用久了,那也该需要换了。
有可能是机器重新安装过。电机的中心轴的角度并不对有一些歪了,所以工作起来。导致他裂开了。
第3个回答  2020-11-14
辊轴断裂源区位于断口内部的凹坑区域,断口宏观形貌均为小刻面特征,微观形貌以解理断裂特征为主,呈典型的脆性解理断裂特征。
辊轴硬度检测值符合技术要求,但冲击韧性明显偏低,即辊轴材质处于脆性状态。辊轴基体常规化学成分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虽然氢的质量分数在(1.3~1.7)×10-6范围内,但在断口及附近区域分布非常不均匀,局部区域高达11×10-6,说明存在着氢含量严重偏高现象。
通过残余应力检测发现,辊轴轴线方向存在残余拉应力,应力值为40~50MPa。同时,轴向残余应力测定样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微裂纹,说明内应力已有所释放,释放前的实际应力高于40~50MPa。另外,沿微裂纹制备的断口上存在类似“鱼眼”状特征,“鱼眼”周边呈拉应力形式的韧窝状特征,可进一步说明辊轴轴向曾存在能够促使裂纹扩展的内应力。需要指出的是,“鱼眼”中心存在环绕晶粒的显微气孔,内部含有Mn,S和Ti等夹杂物,说明辊轴在冶炼浇注过程中未能有效除掉氢等气体和夹杂物等,形成了气体与夹杂物聚集的显微气孔缺陷。这些显微气孔的存在往往为氢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并且在经历了锻造后,由于辊轴整体压缩而进一步加剧了氢的聚集程度。
通过对辊轴基体取样进行去氢退火试验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40℃,基体显微组织和断裂性质无实质变化,但氢的质量分数从(1.3~1.7)×10-6降至(0.1~0.2)×10-6,冲击韧性明显得到提升。可见,有效的去氢退火工艺会促使氢从基体晶体结构中释放出来,使辊轴材质韧性有所改善。说明固溶在基体中的氢一方面降低了原子键合力,当降低到与局部应力相当时,键合遭到破坏,便发生解理破断;另一方面固溶氢容易与位错交互作用使位错被钉扎,滑移困难、基体变脆,在低应力作用下发生开裂。也就是固溶在基体中的氢对辊轴的脆性解理开裂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断裂辊轴发生了氢致脆性解理开裂,即氢脆。其中,氢一方面存在于冶金缺陷等部位,另一方面固溶于基体晶体结构中。辊轴冶炼浇注工艺的控制不当导致了氢残留在辊轴中且含量分布很不均匀,局部区域偏聚含量非常高,锻造又进一步加剧了氢的聚集程度。而在锻造和热处理阶段,都会产生残余内应力,即辊轴开裂之前其内部已经存在能够诱发氢脆产生的拉应力。这样,氢原子在一定内应力的作用下向气孔、微裂纹等显微缺陷部位发生扩散聚集,之后由原子合为分子,在局部区域高度富集,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引起很高的内部压力,再加上固溶氢已使基体韧性降低、断裂强度下降,进而导致辊轴的最终脆性开裂。
由于氢的聚集过程需要时间,所以辊轴发生滞后断裂,并且断裂时没有预兆,也无宏观塑性变形。又由于巨大体积膨胀效应,所以出现了辊轴轴头崩出很远的现象,属于危险性较高的断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